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害菑的意思、害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害菑的解釋

亦作“ 害災 ”。猶災害。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下無害菑,雖有聖人,無所施才。” 宋 曾鞏 《思軒詩序》:“於是時,蝗起京東,轉入 江 淮 之間,秋又皆旱, 撫 獨無害災。”《明史·外國傳七·柯枝》:“暴風不興,疾雨不作,劄沴殄息,靡有害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害菑"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通作"害災",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詞源構成 "害"指損傷、禍患,《說文解字》釋為"傷也";"菑"是"災"的異體字,初文作"",象洪水橫流之形,《爾雅·釋地》注"菑謂反草",指破壞性的自然現象。二者組合強化災害程度。

二、具體釋義

  1. 自然災害:特指旱澇蟲蝗等農業災害,《周禮·地官》有"掌除毒蠱,以攻說禬之,以除毒害"的記載。
  2. 人為禍患:《春秋繁露》載"害災并起,萬民不粒",指戰亂等人禍。
  3. 病理表征:《黃帝内經》用"害菑"形容疫病蔓延狀态。

三、語義演變 漢代始見連用,唐宋文獻多用于奏章陳述災情。明代《農政全書》将其細化為"天菑人害"的二分法,清代《日知錄》則引申為道德層面的"心性之菑"。

該詞現主要見于古籍研究領域,現代漢語中已被"災害""禍患"等詞替代。其詞義演變軌迹完整記錄了古代社會對災難認知的深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害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釋義

害菑(hài zī)指災害,與“害災”為同義詞。其中“菑”通“災”,表示自然或人為的禍患。


文獻例證

  1. 漢代東方朔《答客難》:

    “天下無害菑,雖有聖人,無所施才。”
    意為若天下無災害,聖人也無法施展才能。

  2. 宋代曾鞏《思軒詩序》:

    “撫獨無害災。”
    描述某地未受災害影響。

  3. 《明史·外國傳七·柯枝》:

    “靡有害菑。”
    指未發生災害。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集注。

别人正在浏覽...

比歲不登攙落充廣吹唬大花臉東營市兜艄笃速房親反據峯岑紛雜伏侍覆水難收幹旱告燎河沿紅苕氣喉塞音皇猷環水戛玉鳴金譤蔽饑凍交切驚愕失色靖郭君菁茅近涖奇偶恪順狼犺老來少六燕樓頭卵鹽羅刹旅師馬将牌篾席拗格破說钤括氣包子請召七友曲落熔爐瑞星生礦時色雙柱樞機順情述敍歎詞填列通傳香包鮮榮笑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