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刻的意思、日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刻的解釋

時間。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三:“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畢,日刻既晏,例隔言事官於中廡,須上入更衣復出,以次贊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刻”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探析

“日刻”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具體的時間刻度,也蘊含抽象的時間概念,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現代用法。

一、基礎釋義

  1. 時間計量單位

    “日刻”原指古代計時工具(如日晷、漏刻)劃分的時段。古代将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後改為96刻),每刻約合現代14分24秒。此義強調時間的精确劃分,常見于曆法文獻,如《後漢書·律曆志》載:“漏刻以日長短為數,日行南北,刻各異。”

  2. 時間點或期限

    引申為特定的時刻或時限。例如《宋史·職官志》提及官員需“按日刻履職”,此處“日刻”指規定的時間節點,強調事務的時效性。

二、曆史語義演變

“日刻”的構成融合“日”(晝夜周期)與“刻”(刻度),其演變軌迹如下:

三、文化内涵

“日刻”承載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當代語境中,“日刻”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方言(如晉語保留“趕日刻”表示趕時間)。需注意:


參考文獻來源

  1. 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線上數據庫:www.zhonghuashuju.com)
  2. 陳美東《中國古天文儀器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2848543
  3. 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數字化資源(idp.nlc.cn)
  4. 《漢語大詞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詞條“日刻”

網絡擴展解釋

“日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rì kè,其核心含義是時間,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構詞分析

    • 日:指“一天”或“太陽”,象征時間單位。
    • 刻:古代計時單位(一晝夜為100刻,約合現代15分鐘),引申為時間片段。
    • 組合後強調時間的流動或具體時段。
  2. 語境用法

    • 可形容時間短暫(如“日刻即逝”),但更常見于中性描述,如“記錄日刻”“安排日刻”。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古典用例或演變,可參考《聞見後錄》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茅人傍行辦學北路魚筆楮辰極持位創牌子大覺金仙豆萁相煎鵝湖蛾鬟風鹢負類反倫伏蒲羔雁蝈蝈兒宏圖畫箠鬟絲薦任官交接極邊進善黜惡擊披酒斾倨悍克堪廊廟材力父龍蛇蟠鸬鷀號論報媚眼明察木杵木狗子内法前房染翰成章任怨聖規省合實成事刃試文順心斯文談今論古痰氣貪頑駝肩拓宇外路無舌遐迹詳察宵小下庠晞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