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讴的意思、東讴的詳細解釋
東讴的解釋
東地之歌。《漢樂府·古豔歌》:“南鬥工鼓瑟,北鬥吹笙竽……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文選·曹植<贈丁翼>詩》:“ 秦 筝發西氣, 齊 瑟揚東謳。” 呂延濟 注:“ 齊 女善鼓瑟, 齊 在東,故雲東謳。謳,歌也。”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讴的解釋 讴 (謳) ō 歌唱:讴歌(歌頌,贊美)。 民歌:“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讴。”讴謠。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東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古代文獻用例中分析得出:
-
字義拆解:
- 東 (dōng): 方位詞,指東方。
- 讴 (ōu): 動詞,指歌唱、吟詠;名詞,指歌曲、歌謠。
- 因此,“東讴”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東方的歌謠”或“在東方歌唱”。
-
具體含義:
- 指代古代吳地的民歌: 這是“東讴”最核心和最常見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東讴”常特指中國東部地區,尤其是古代吳地(大緻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及上海一帶)的民間歌曲或歌謠。這些歌謠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 泛指東方的歌曲或歌唱活動: 在更廣泛的語境下,“東讴”也可以用來指代東方地區的歌曲,或指在東方進行的歌唱行為。
- 作為樂府詩的一種分類或代稱: 在樂府詩歌的收集和分類中,“東讴”有時被用來指代來源于東方地區的樂府歌詩。
- 文學意象: 在詩文中,“東讴”可以作為一種意象,喚起對東方地域、吳地風情或民間歌謠的聯想。
-
文化背景與用例:
- 古代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各異。“讴”常與地域結合,形成如“吳讴”(吳地之歌)、“越吟”(越地之歌)、“楚歌”(楚地之歌)等詞彙。“東讴”正是這種以方位指代特定地域音樂文化的産物,尤指吳地。
- 例如,在漢代樂府詩中,就有采集自各地的歌謠。雖然“東讴”一詞本身在現存最著名的樂府詩集(如郭茂倩《樂府詩集》)中作為标題并不常見,但它作為對東方(吳地)歌謠的指稱是存在的,并在後世文人的詩文中時有出現,用以表達地方特色或思鄉之情。
“東讴”是一個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古典詞彙,主要指古代中國東部地區,特别是吳地一帶的民間歌謠。它既是對特定地域音樂形式的稱謂,也可泛指東方的歌唱活動,并在文學作品中作為文化意象使用。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 (權威性詞典):對“讴”字的釋義中包含“指歌曲。如:吳讴;越讴。”,間接支持了“東讴”作為地域性歌謠的含義。其編纂基于大量古代文獻,是解釋古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
-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編):這部總集收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及先秦歌謠。雖然書中未直接以“東讴”分類,但其對各地歌謠的收集整理(如“吳聲歌曲”)是理解“東讴”所指音樂類型的重要背景。其序言及解題部分常涉及歌謠的地域來源。
- 《昭明文選》及後世文人詩文集: 在曆代文人的詩賦作品中,可以找到使用“東讴”、“吳讴”等詞彙的例子,用以指代或象征吳地的音樂風情。例如,部分作品可能包含“聽東讴而懷遠”之類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東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
讀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dōng ōu(注音:ㄉㄨㄥ ㄡ),意為“東地之歌”,即古代東方地區的民歌或音樂形式。
-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樂府·古豔歌》,詩句“蒼霞揚東讴,清風流西歈”中,“東讴”與“西歈”(西地之歌)形成對仗,代指不同地域的音樂。曹植《贈丁翼》詩“齊瑟揚東讴”則進一步表明,齊地(今山東一帶)因善鼓瑟,其音樂被稱為“東讴”。
-
文化背景
古代常以方位(東、西)區分地域文化特色,“讴”特指民間歌謠或吟唱。因此“東讴”可理解為齊地或東方地區的音樂風格。
-
現代使用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樂府詩的語境中。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文選》注疏)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堡壁卑辭厚禮兵道慚惶殘歲酖殺道境登斧彫梁鬥蛩盾威多言癖鳳巢公民權訽詈官般蠱膈詭險顧嘴漢宮花鸨徽行禍福之門嗟憂勞薪樂不可支樂員領墒禮射利析秋毫攣踠囊頭涊顔孽愆排外坡撇情份輕死重義青烏柔腸百轉柔靜上課善日盛麗聲利客獅子骢四列俗讀所識擡敬土包望古遙集望浪文楸無骞霧野瞎漢跳渠賢叔小轎車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