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枌社的意思、枌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枌社的解釋

(1). 枌榆社 的省稱。指 漢高祖 的故裡。《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袁淑“從駕”>》“ 枌邑 道嚴玄” 唐 張銑 注:“ 漢 豐邑 有 枌社 。”

(2).指 新豐 枌榆社 。 清 董俞 《落花篇》詩:“ 渭城 倡婦承歌扇, 枌社 遊人拂馬蹄。”參見“ 枌榆 ”。

(3).泛指家鄉、故裡。 宋 陸遊 《紹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後白龍挂西北方複雨三日》詩:“皇天生民豈不愛,龍亦何心敗吾稼?父老相看出無策,攬涕頓顙號 枌社 。” 元 劉壎 《隱居通義·文章四》:“ 枌社 數交朋,萍蹤幾聚散。” 清 黃宗羲 《念祖堂記》:“若以為先生念其故居而已, 枌社 春秋,何所阻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枌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én shè,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特指漢高祖故裡
    它是“枌榆社”的簡稱,指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文選》唐注中提到“漢豐邑有枌社”,表明其與劉邦發迹的曆史背景相關。

  2. 新豐枌榆社的别稱
    漢代遷豐邑居民至新豐(今陝西臨潼),重建故裡風貌,此處“枌社”成為新豐地區紀念故土的象征。例如清代董俞詩句“枌社遊人拂馬蹄”即引此意。

  3. 泛指家鄉或故裡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枌社”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如宋代陸遊詩句“攬涕頓顙號枌社”,元代文獻中也用以代指家鄉。

該詞既有曆史地理的專指性,又通過文學引申出普遍的情感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枌社》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竹子編織的籃子。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土,總共有12畫。《枌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枌社」。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枌社」可以寫作「枌畲」,意思仍然相同,都是指竹子編織的籃子。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枌社》這個詞: 1. 我在鄉間看到一位老人提着一個裝滿蔬菜的枌社。 2. 她用一隻手将精緻的枌社放在頭頂,展示了她的技藝和力量。 3. 村民們把新鮮的魚放入枌社中,用來運送到市場上。 《枌社》這個詞的組詞中可以有: 1. 竹籃(zhú lán) 2. 手工(shǒu gōng) 3. 編織(biān zhī) 與《枌社》相關的近義詞有: 1. 籃子(lán zi) 2. 簍子(lǒu zi) 與《枌社》相反的反義詞是: 1. 瓷器(cí q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