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晉 時, 謝安 嘗辭官隱居 會稽 東山 ,後以“還東山”泛指退隱。《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顔範二中書>詩》:“辭滿豈多秩,謝病不待年。偶與 張 邴 合,久欲還 東山 。” 李善 注:“ 東山 ,謂 會稽 始寧 也。 檀道鸞 《晉陽秋》曰: 謝安 有反 東山 之志,每形之於言。”
“還東山”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東晉名士謝安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還東山”指退隱或歸隱,尤其用于形容辭官後回歸田園生活的行為。該詞由“還”(返回)、“東”(方位)、“山”(隱居之地)三字構成,字面意為返回東邊的山野,引申為隱退。
東晉時期,名士謝安曾辭去官職,隱居在會稽郡的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内)。他雖後來複出并成就功業,但這一隱居經曆成為典故,後人以“還東山”代指退隱。例如謝靈運在《還舊園作見顔範二中書》詩中寫道:“久欲還東山”,即借謝安之事表達歸隱之志。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晉陽秋》或謝靈運詩文,亦可通過滬江線上詞典(來源1)等工具查詢更多用例。
《還東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回到東山重新做人、重新開始。它形容一個人重新振作,克服困難,重新投入工作或學習,以取得成功。
《還東山》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左”,它的筆畫數為13畫。
《還東山》最早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且夫山之高,必有溫泉。”後來,陸遊在他的《冠軍行》中使用了“向天再借一粒心,劈開老處決新人”一句,進一步推廣了這個成語的使用。
《還東山》的繁體字為「還東山」。
在古代,「還東山」這個成語的字寫作「還東山」,字形稍有差異。
他經曆了失敗,但是他毫不氣餒,決心要《還東山》。
還山頭、東山再起、東山複燃
東山再起、東山複燃
一蹶不振、重蹈覆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