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seas refugee;fellow citizens in distress] 稱本國的難民(多指在國外遭受迫害的僑胞)
“難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難胞”一詞結合了災難與同胞的雙重含義,既體現民族情感,也反映特定群體的困境。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難民”混淆。如需進一步了解“胞”的延伸含義(如細胞、胞兄等),可參考生物學或親屬關系相關解釋。
《難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難民或者流亡者,特指因戰亂、災難等原因而離故土并流亡他鄉的人。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困境中、無國界保護的人群。
《難胞》這個詞的部首是“隹”(zhui)和“月”(yue),總共包含了13個筆畫。
《難胞》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中國古代的文獻《東京夢華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魏明禮。他将“胞”解釋為同胞、兄弟,将“難胞”用來形容戰亂和災難中的同胞。
在繁體字中,《難胞》的寫法是「難胞」。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難胞》可以寫作「難胞」。
1. 在戰争期間,許多難胞逃離自己的國家,尋求安全的庇護。
2. 這個國家為難胞提供了醫療、教育和住房等基本的人道援助。
1. 難民:指因戰争、迫害或災難而遷徙到其他國家尋求安全的人。
2. 流亡:指因政治原因而離開國家,并在外國長期居住的狀态。
3. 流亡者:指處于流亡狀态的人,通常是政治流亡或戰争流亡。
1. 流離失所者
2. 外國人
3. 遇難者
1. 國民
2. 居民
3. 當地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