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意思、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詳細解釋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解釋
法國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的高等學校。1795年創建于巴黎。原名巴黎師範學校,1845年改現名。1903年起成為巴黎大學的附屬機構。分文理兩科。學校免收學費并向學生發放助學金。畢業後須到指定崗位為國家服務十年。
詞語分解
- 巴黎的解釋 法國首都,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市區人口萬年,包括周圍七省在内的大巴黎人口達多萬。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航空港、河港和陸上交通樞紐,世界重要金融、商業和時裝中心。有巴黎大學等高等學校和全國最大的圖書館。著
- 學校的解釋 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詳細解釋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 宋 歐陽修 《議學狀》:“夫
專業解析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是法國最負盛名的精英教育機構之一,以培養頂尖學術人才和科研創新著稱。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
名稱解析
- 巴黎:指學校主校區位于法國首都巴黎(另有裡昂校區)。
- 高等:代表高等教育階段,屬于法國"大學校"(Grandes Écoles)體系中的最高層級。
- 師範:源自法語"normale",本意為"規範",指其最初旨在培養教師及教育标準制定者(非中文"師範"的狹義理解)。
-
性質定位
隸屬于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是公立學府,以嚴格的選拔機制(每年全球錄取約200人)和跨學科研究聞名。
二、學術地位與特色
-
精英教育标杆
在法國高校排名中長期位列第一(如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并被譽為"諾貝爾獎搖籃",已有13位諾獎得主出自該校(如居裡夫人、讓-保羅·薩特)。
-
跨學科培養模式
涵蓋文、理、工三大學科領域,推行"研究型教學",學生需同時參與實驗室項目與理論課程,畢業需獲國家博士學位。
三、文化與社會影響
-
中法教育紐帶
中國數學家吳文俊、物理學家施郁曾在此深造,該校與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建有聯合實驗室。
-
全球學術網絡
隸屬巴黎文理研究大學(PSL),與劍橋、哈佛等校共享研究資源,其文憑獲歐洲博洛尼亞體系最高認證。
權威來源參考
- 法國教育部官網:ENS院校制度說明 https://www.education.gouv.fr/
- ENS官網學術體系介紹 https://www.ens.psl.eu/
- 中國教育部涉外監管網法國高校名錄 http://jsj.moe.gov.cn/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國際合作公告 https://www.psl.eu/
網絡擴展解釋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是法國乃至全球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具有以下核心特點:
一、曆史與地位
- 創立背景: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議會于1794年創立,曆經法國大革命動蕩,1808年經拿破侖整頓後發展壯大。
- 學術地位:隸屬于巴黎文理研究大學(PSL),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PSL位列全球第24名,連續多年保持法國第一。學校以培養精英人才著稱,校友包括14位諾貝爾獎得主、11位菲爾茲獎得主(如數學家J-P Serre)以及多位法國總統、總理。
二、學科特色與教育模式
- 文理并重:學校涵蓋哲學、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注重基礎學科與前沿研究結合。
- 精英教育:每年僅招收約200名學生,入學考試難度居法國之首。學生作為“實習公務員”享受免學費待遇,每月領取約1200歐元津貼,但需承諾畢業後為國家服務十年。
三、校區與國際合作
- 校區分布:主校區位于巴黎聖·熱内維埃芙山,另有巴黎市内兩處校區及外省分校。
- 國際合作:例如與複旦大學合作開設人文碩士班,推動跨國學術交流。
四、文化意義
學校體現了法國“标新立異、富有創造精神”的教育傳統,被譽為“科學和數學的搖籃”,也是法蘭西精神的重要象征。
如需更多細節,可參考巴黎高師官網(www.ens.fr)或相關百科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襃妲苞瓜擘窠書捕機曹郎草長莺飛操作系統恻動朝寮澄濾陳痾楚籗翠旄帶魚黨伍電灌電子琴獨用将軍鸸鹋翻領苻朗皁白赙襚攻特國忌翰學蒿箭鎬洛穢囊江淹才盡甲醛繼塵靜悫龍天龍須菜馬術默藁内妓女家泡頭釘蹼蹼蹡蹡青春子儒士三育閃魄生胎守形送究溲溲隨葫蘆打湯歲賂鐵闆歌喉頭題問聽下坂走丸遐古祥編陷殁消納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