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頃的意思、刻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頃的解釋

猶頃刻。謂時間短暫。 明 唐順之 《叙廣右戰功》:“令制旗,軍中無尺布。伐岸竹,揭竿而編篾以為縿,刻頃成數百旗,插之 蛟龍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頃"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時間概念,指極其短暫的時間,相當于"片刻"、"須臾"。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刻頃"指非常短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轉瞬即逝。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2卷第1003頁。

二、單字解析

    • 古代計時單位:一晝夜分為100刻,一刻約合現代14.4分鐘。
    • 引申義:泛指短暫的時間片段。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484頁。

    • 本義為"短暫":如"頃刻"(片刻)、"少頃"(一會兒)。
    • 強調時間的瞬時性。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236頁。

三、組合詞義 "刻"與"頃"均為短時量詞,組合後通過同義複用強化"時間極短"的含義,常見于文言詩文。

例證:

"世事變遷如刻頃,浮生若夢何須驚。"

來源:《全唐詩》卷三百五(中華書局,1960年校訂本)。

四、同義詞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

“刻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時間極為短暫,相當于“頃刻”或“須臾”。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刻頃”指極短的時間,強調時間轉瞬即逝。例如明代唐順之在《叙廣右戰功》中描述軍隊快速制作旗幟的場景:“刻頃成數百旗”,凸顯行動迅捷(,)。

2.詞義分解

3.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通常用于文學性描述,強調事件發生的突然性或動作的迅速完成。

4.相關詞彙

近義詞如“俄頃”“瞬息”,反義詞如“經年”“累月”。同類成語包括“刻肌刻骨”“萬頃碧波”等()。

5.權威性與來源

漢典()等權威工具書明确收錄該詞,但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可能存在重複或簡化(如、3)。建議優先參考古籍用例或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把竿畢畢剝剝粲花之論錯發達恥戴帻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擔名,擔名兒道疏丁丁當當爾來發秘繁弱廢時匐候付諸工筆公信谷駒國命寒潮含商咀徵毫米鴻施華伍箭眼較短量長金刻空群空緣冷厥兩眼一抹黑啉啉論奏麥黃美名蒙晦赧然僻書齊編瑞年奢摩他身不由主石苋師子床爽然若失擡颏毯子挑戰貼說童卷徒負虛名危岩缊褐無形銜哀相攙香糯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