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匣,木盒子。《商君書·定分》:“即以左券予吏之問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謹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長印。”
“木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讀音及曆史用法三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木柙”由“木”和“柙”組成,字面指木制的籠子或匣子。其中“柙”(xiá)本義為關猛獸的木籠(),如《說文解字》記載“柙,檻也,以藏虎兕”。古代也用于押解犯人,如《論語》中“虎兕出于柙”即用此意。
讀音與字形
引申用法
現代語境中,“木柙”偶被引申為比喻人言行拘謹、不合時宜,如“将自己束縛于木籠般不得體”()。但需注意,此用法在古籍中缺乏明确典故,可能為現代擴展義。
建議參考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或《廣韻》注音條目(來源、2)。
《木柙》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古代的木制樂器。這種樂器形狀呈正方體,上面有一些排列整齊的音槽,用來敲擊發出音調。
《木柙》拆分為兩個字,其中“木”為部首,“柙”為偏旁部首。
“木”字的拼音為mù,它有4個筆畫。
“柙”字的拼音為xiá,它有9個筆畫。
《木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中,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它是從古代音樂器樂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一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字形為「木閤」。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稍有不同。根據考古學的研究,古代《木柙》可以寫作「木閤」,不同于現在的字形。
1. 他在演奏《木柙》時展現了出色的技巧和音樂感。
2. 演奏家輕輕地敲擊着《木柙》,給人們帶來了平靜和安慰。
木琴、木魚、柙子、柙門。
木琴。
大鼓、小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