赙遺的意思、赙遺的詳細解釋
赙遺的解釋
贈送財物助人治喪。亦指助人治喪而贈予的財物。 唐 權德輿 《陸贽<翰苑集>》序:“四方賻遺數百萬,公一無所取。” 明 文嘉 《先君行略》:“時屬縣賻遺千金,公悉卻之。” 清 汪琬 《敕贈承德郎翰林院修撰加一級韓府君墓碑》:“扶喪數千裡,沿路賻遺,一無所受。”
詞語分解
- 赙的解釋 赙 (賻) ù 拿錢財幫助别人辦理喪事:赙金。赙儀。赙贈。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遺的解釋 遺 (遺) í 丢失:遺失。遺落。 漏掉:遺忘。遺漏。 丢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補遺。路不拾遺。 餘,留:遺留。遺俗。遺聞。遺址。遺風。遺憾。遺老(a.經曆世變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網絡擴展解釋
“赙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yí,屬于古代喪葬文化中的特定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在他人辦理喪事時,贈送財物以表資助的行為,或指這類贈予的財物本身。例如唐代權德輿記載的“四方赙遺數百萬”,即指多方人士贈送財物助喪。
2.用法與語境
- 動詞用法:表示“贈送財物以助治喪”。如清代汪琬在碑文中提到“赙遺一無所受”,說明當事人未接受他人資助。
- 名詞用法:指代助喪的財物。如明代文嘉所述“赙遺千金”,即價值千金的喪禮贈品。
3.曆史用例
古代文獻中常見該詞,如《陸贽〈翰苑集〉序》等,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喪葬互助的重視。
4.相關詞語辨析
需注意與“赆遺”(jìn yí)區分,後者指臨别贈禮,與喪事無關。
5.現代適用性
此詞現已罕用,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中,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喪禮金”等通俗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或古代文獻用例(如、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赙遺(fù yí)是一個漢字詞彙,下面是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赙(貝部,10畫)+ 遺(辶部,13畫)
來源:赙遺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經典文獻《詩經·周南·關雎》中。它的意思是獻給亡靈的財物或禮品,表示人們懷念已故的親人或朋友。
繁體字:贈遺(給予)是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赙遺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它的含義通常保持一緻。
例句:我們将赙遺鮮花和祝福給逝去的親人。
組詞:赙遺并不常用于組詞,一般作為一個詞獨立使用。
近義詞:贈予、獻禮
反義詞:索取、斂財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