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州的意思、皇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州的解釋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二:“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 唐 岑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清 李漁 《慎鸾交·卻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錦帆隨波出禦溝。”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八:“崇臺高拱壯皇州,龍眼南窺旺氣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皇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專指帝王所居的都城或京畿地區。該詞最早見于南朝謝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宛洛佳遨遊,春色滿皇州",其中"宛洛"即南陽與洛陽的合稱,代指當時的都城建康(今南京)。

從構詞法分析,"皇"字本義為輝煌盛大,《說文解字》釋為"大也",後專指帝王;"州"在先秦指水中陸地,秦漢後演變為行政區劃單位。二字組合既保留地理概念,又強化了帝都的權威屬性,《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其特指"帝都、京城"。

在文學應用中,該詞常承載着士人對政治中心的複雜情感。杜甫《秋興八首》"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中的"帝王州"即"皇州"變體,既展現長安的恢弘氣象,又暗含盛世危言。宋代《太平禦覽》引《三輔黃圖》記載:"漢長安城周回六十五裡,經緯各長十五裡,為皇州之制",佐證其作為都城規劃術語的曆史淵源。

權威辭書《辭源》特别标注該詞的語用特征:自六朝至唐宋時期多用于詩賦文體,明清後逐漸轉為曆史詞彙。這種曆時性演變反映了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變遷軌迹。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曆史地理學等專業領域,如北京大學《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将"皇州"列為都城研究的核心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皇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詞義解釋

"皇州"指代帝王所在的都城,即京城或帝都,屬于對首都的雅稱。該詞由"皇"(皇帝)和"州"(原指行政區劃)組合而成,通過借代手法表達對國家政治中心的尊稱。

文獻出處

  1. 南朝宋:鮑照《侍宴覆舟山》最早使用該詞:"愛景麗皇州"()
  2. 唐代:岑參詩句"莺啭皇州春色闌"()、白居易"大雪滿皇州"()
  3. 清代:李漁《慎鸾交》中仍有"莺花三月盛皇州"的表述()

使用特征

需要說明的是,各文獻對"皇州"的解讀基本一緻,但具體詩句引用可能存在版本差異()。如需深入考證具體詩句出處,建議查閱《全唐詩》《文選》等權威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才如渴膀扇子被條變化身賓墀不顧操刀制錦常好是陳墨香慈綸戴霜履冰淡掃蛾眉達善地塌天荒東皇堆阜多忌恩深愛重發衆烽橹風欠馮式諷意觀察員關東害人蟲橫堂屋假名将作長史韲鹽開口子勒銘燕然涼厚兩蘇靈幾禮贊蠻箋滅國鳴簧拈酸潑醋枿芽蜣郎轉丸蛩蛩钜虛凄然去殺饒假審律沈煙詩書熟間術衢私科子送花誤車霧隱相見縣師消消閑閑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