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反複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萬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反複思考
指對某一問題進行多次、深入的考量。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诏策》中提到:“魏文下诏,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這裡的“萬慮”強調反複推敲的過程。
思緒萬端
形容心中雜念繁多,難以平靜。唐代韓愈在《感春》詩中寫道:“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此處“萬慮”指紛亂的思緒。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文心雕龍》、韓愈詩詞等文獻。
《萬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憂慮繁多,思慮雜亂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萬慮的部首是虍,共有9個筆畫。
來源:《萬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第十七》一文中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的“為人謀而不忠”一句可以理解為擔心和憂慮。
繁體:萬慮的繁體字為「萬慮」。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對于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在古文獻中在描述萬慮時可以寫作「奧卝思絏」等等。
例句:他最近事情很多,心裡萬慮交錯。
組詞:萬慮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詞語,如萬分慮、萬般慮。
近義詞:類似的意思可以用憂慮、思慮來表示。
反義詞:與萬慮相反的詞可以用無憂、無慮來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