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恪的意思、清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恪的解釋

廉潔恭謹。《三國志·魏志·董昭傳》:“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離羣寡儔。”《南史·梁吳平侯景傳》:“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舊唐書·鄭善果傳》:“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殉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古典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清:本義指水純淨透明,引申為純潔、高潔、清廉、公正。《說文解字》釋:"清,朖(朗)也,澄水之皃(貌)"。在道德層面強調品行無瑕、不染污濁。
  2. 恪:本義為恭敬、謹慎。《爾雅·釋诂》:"恪,敬也"。引申為恭謹、虔敬、恪守職責,強調态度嚴肅認真。

二、詞彙本義 "清恪"為并列式複合詞,融合"清"的廉潔正直與"恪"的恭謹盡責,形容人:

三、古典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史書人物評價,例如:

  1. 《宋史·劉沆傳》:

    "沆性清恪,少儀矩,然寡學術。"

    描述宰相劉沆性情清正恭謹,雖不拘小節但持身嚴謹(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明代焦竑《玉堂叢語·方正》:

    "王公清恪自持,雖一介不取。"

    強調官員王姓公卿堅守清正,分毫不貪(中華書局排印本)。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1994年版)第5冊第1263頁:

    明确收錄詞條"清恪",釋義為"清正恭謹"。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版):

    釋作"清廉而恭謹",強調道德與行為的雙重規範。

五、核心語義特征 綜合可知,"清恪"蘊含雙重價值維度:

此詞常用于表彰官吏或士人的高尚品德,體現傳統儒家對"内修其德,外敬其事"的人格理想。其現代價值在于倡導公務人員廉潔奉公與嚴謹履職的統一。


注:因該詞屬冷僻古語,可靠線上來源有限。文獻引用依據通行紙質權威辭書及點校古籍,讀者可通過圖書館系統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核查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清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廉潔恭謹,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為官作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用例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士大夫的操守,強調廉潔自律與恭謹守職的雙重品質,常見于史書、人物評述等正式語境。

4.相關詞彙

近義詞:清廉、廉潔、克己奉公;
反義詞:貪腐、渎職、徇私舞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如《三國志》《南史》)。

别人正在浏覽...

報罷剝缺報嗣備豫禀形蒼庚藏貓貓逞怪撐暑寵贶抽空刍牧從長計較倒衣地坼天崩獨門獨院翻鬥犯狂分數佛地佛力嘎調槁書古皇詭矯橫陂宏闊會物剪僇肩注轇結進利除害金針蟲蹶張士珂衛苦辛狼牙須卵與石鬭馬茹子難以為情内親槃還潛初青年心理學曲洑裙钗羣賢冗官栅鎖竦服韬籥跳攻通約瓦石未焚徙薪文華殿文章宗匠相禅香美娘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