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潔恭謹。《三國志·魏志·董昭傳》:“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離羣寡儔。”《南史·梁吳平侯景傳》:“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舊唐書·鄭善果傳》:“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殉國。”
“清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廉潔恭謹,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為官作風。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士大夫的操守,強調廉潔自律與恭謹守職的雙重品質,常見于史書、人物評述等正式語境。
近義詞:清廉、廉潔、克己奉公;
反義詞:貪腐、渎職、徇私舞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如《三國志》《南史》)。
《清恪》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清廉和恪守。這個詞語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為準則的含義。
《清恪》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水”(氵),右邊的部首是“心”(忄)。整個詞語共有11個筆畫。
《清恪》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清”一詞是指清澈、明亮,同時也指言行正直、幹淨;“恪”一詞則表示遵守、恪守。合起來,《清恪》表示遵守清廉的準則,堅守高尚的品德。
《清恪》的繁體字為「清恪」。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清恪》可以寫作「淸恪」或「淸慤」,其中「淸」和「清」是同義字。
1. 他一直以來都保持着清恪的作風和高尚的品德。
2. 公務員應該恪守清廉的原則,不受任何************的影響。
1. 清白:誠實守信,沒有犯罪或不道德行為。
2. 恪守:堅守、遵守。
1. 正直:誠實、直率、不偏不倚。
2. 廉潔:廉正、不貪污。
1. 腐敗:不誠實、貪污、腐化。
2. 放縱:任意、隨心所欲、不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