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儲嗣的意思、儲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儲嗣的解釋

儲君,太子。《東觀漢記·下邳惠王衍傳》:“太子,國之儲嗣,可不慎與?” 宋 蘇轼 《富鄭公神道碑》:“其父 堯臣 嘗與 文彥博 、 劉沆 及公同決大策,乞立儲嗣, 仁宗 許之。” 清 李漁 《蜃中樓·婚諾》:“祇因儲嗣欠聰明,鎮日眉空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儲嗣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皇位繼承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基本釋義

“儲”本義為積蓄、預備,《說文解字》釋為“待也”,引申為儲備人才或資源;“嗣”指繼承、子嗣,《爾雅·釋诂》解作“繼也”。二字合稱特指預先确立的皇位繼承者,如《漢書·疏廣傳》載“太子國儲副君”,即強調儲君作為國家政權延續的核心地位。

二、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文獻,班固《白虎通義·封公侯》雲“儲君,嗣主也”,體現早期“儲”“嗣”互訓的特征。唐代以後,“儲嗣”常與“東宮”制度關聯,《唐律疏議》明确規定儲嗣享有“監國”職權,詞義從單純繼承者拓展至具有實際治國職能的特定身份。

三、使用特征

  1. 專屬性:僅用于指代封建王朝法定繼承人,如《宋史·仁宗本紀》載“儲嗣未立,中外危疑”
  2. 禮制關聯:《禮記·文王世子》注疏強調儲嗣需“教以君臣父子之道”,凸顯其在禮法體系中的特殊地位
  3. 詞性演變:現代漢語中轉化為曆史術語,偶見于學術論著指代繼承制度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勘本)
  2. 班固《白虎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長孫無忌《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注釋版)

網絡擴展解釋

“儲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皇位繼承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儲嗣”指儲君或太子,即被确立為皇位繼承人的皇子。該詞由“儲”和“嗣”二字組成:

2. 曆史用例
古代文獻中常見該詞,例如:

3. 近義詞與語境
常見近義詞包括“儲君”“皇儲”“嗣君”等,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記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總結
“儲嗣”是古代對法定皇位繼承人的統稱,兼具“預先确立”和“繼承延續”的雙重含義,反映了傳統宗法制度下的權力傳承觀念。

别人正在浏覽...

安燠版奏摽摘成都賣蔔螭紐充試嫡母蠹患踱頭踱腦返本肥珠子分讓奮勇佛曆傅爰綱運狗頭鼠腦函件和煦紅林紅牆厚費回紋機儉歲解約經紙祭醊慷慨激昂缧臣逦逶緑澄澄朦胧腼慙民不畏死磨濡恁厮暖潔坡陁鉛砂挈家蜻蛚輕炮青史垂名任職相三經繕甲深壑時形水精毬撕搏司母戊方鼎陶缊套叙桃杙騰笑帖寫為止溫良恭儉讓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