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蘊蓄才能并自我誇耀。《莊子·人間世》:“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成玄英 疏:“積,藴蓄也……今乃藴蓄才能,自矜汝美,犯觸威勢,必緻危亡。”
(2).積功。 宋 魏了翁 《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其歷官既久,積伐已多,則中外知名,華夷信服。”
“積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蘊蓄才能并自我誇耀
指個人在積累才能或功績的同時,表現出自滿或炫耀的态度。該釋義源自《莊子·人間世》:“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成玄英注解“積”為“藴蓄”,強調過度自矜可能招緻危險。
示例:形容某人雖有才華,卻因張揚而引人反感。
積功
指長期積累功績或成就。宋代魏了翁在奏議中提到:“其歷官既久,積伐已多,則中外知名,華夷信服。”()此處“積伐”側重功業的累積與認可。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自誇”或“積功”的語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單字釋義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莊子》及宋代文獻()。
積伐(jī f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租(穴)和伐(人),其中租(穴)表示與地相關的意義,而伐(人)表示人物的意義。
積伐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陽虎戰曰:‘衆人積伐,将絕我于亞父!’”意思是指人們的力量會積聚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積伐在繁體字中寫作積伐。繁體字是在簡化字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漢字書寫方式,主要見于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積伐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積的上方有一個田字旁,并且伐的下方有一個牙字旁。這種寫法是隸書的一種,此後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漢字的樣式。
以下是積伐在例句中的用法:
1. 他一直積伐力量,最終成為了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2. 衆人積伐,才能夠戰勝困難。
3. 忍耐與努力是積伐成功的關鍵。
一些與積伐有關的詞彙包括:
1. 積累:指不斷地積聚、積攢。
2. 累計:指逐步相加,形成總和。
3. 積聚:意為不斷地積累、聚集。
一些與積伐相對的詞彙包括:
1. 分散:意為使分開、分散。
2. 分裂:指使分開或分解成幾部分。
3. 疏散:意為把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
綜上所述,積伐表示力量或資源的積聚,通過不斷的積累而形成的結果。它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寫法,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仍然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