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進薦供物以祭奠。《宋書·禮志一》:“太祝令跪讀祝文,訖,進奠神座前,皇帝還本位。”《南齊書·禮志上》:“正禮既畢,陰室之祭,太孫宜親自進奠。”《新唐書·禮樂志一》:“諸太祝各迎取毛、血、肝、膋於階上,進奠於神座前。”
“進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祭祀儀式場景,以下為詳細解釋:
“進奠”指在祭祀活動中進獻供品以表達祭奠的行為,核心含義是通過呈獻祭品完成對神靈或祖先的敬奉儀式。該詞由“進”(呈獻)和“奠”(祭奠)兩個動詞複合而成。
該詞常見于以下語境:
作為古漢語詞彙,“進奠”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文化内涵主要體現在:
注:該詞釋義主要來源于《宋書》《南齊書》《新唐書》等史書禮志篇,現代字典中收錄較少。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查閱《十三經注疏》等禮制文獻。
進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參加葬禮或祭奠活動。
進奠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田,部首辶代表走,田代表土地。它的筆畫分别是7畫和8畫。
進奠這個詞源于古代祭祀活動,它描述參加人員的行動和目的。奠是指祭祀中的敬獻,進表示參加進入。這個詞彙的來源較為明确,多用于形容古代祭祀、葬禮儀式。
進奠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進奠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辶和田兩個字組成,延續至今。
1. 在紀念館舉行的儀式上,他悲痛欲絕地進奠着失去的親人。
2.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進奠祖先的墓地,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和懷念。
進奠這個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進香、奠儀、奠基等。
進奠的近義詞包括:祭奠、參奠、敬奠。
進奠的反義詞難以确定,因為它是一個具體的詞語,很少有與之相反的意思。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将不參加葬禮或祭奠活動視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