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攻擊掠奪。《史記·大宛列傳》:“而 樓蘭 、 姑師 小國耳,當空道,攻劫 漢 使 王恢 等尤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故諸國君長,利之以攻劫。” 明 方孝孺 《答劉子傳書》:“亦當如古之善守國者,嚴於疆域斥候,使敵不能攻刼,可也。”
(2).猶攻讦。 清 黃景仁 《贈程厚孫》詩:“亦坐門戶煩,孽庶相攻劫。”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有時牽引小事,攻刼無已。”
“攻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攻”(進攻)和“劫”(搶奪)組成,指通過武力或欺騙手段攻擊、掠奪他人財物或權力。常見于描述軍事行動或暴力搶奪行為,如《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樓蘭等國“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
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為言語攻擊或揭發隱私,如清代黃景仁詩句“孽庶相攻劫”即指派系間的攻讦。
該詞帶有負面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若涉及暴力相關内容,建議優先選擇中性詞彙表述。
(綜合來源:)
攻劫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具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其拆分部首為攵和質,總共包含14個筆畫。攵是攴的異體字,表示手的動作,質表示物體的構造、性質。
攻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文中,攻指的是進攻、進擊,劫表示搶劫、掠奪。合在一起,攻劫的意思就是用武力或其他手段進攻并搶劫。
在繁體字中,攻劫字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隻是筆畫稍微複雜一些。
在古代,攻劫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篆書中,攻劫的寫法是攵+且+質,形狀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在隸書中,攻的寫法是侵,劫的寫法是劁。
以下是一些使用攻劫的例句:
1. 這個國家的軍隊成功地攻劫了敵人的要塞。
2. 小偷淩晨三點攻劫了珠寶店,搶走了大量貴重物品。
組詞:攻破、攻城、劫匪
近義詞:劫掠、掠奪、搶劫
反義詞:保衛、防禦、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