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陶制的盛酒禮器。小口,廣肩,深腹,圏足,有蓋和鼻。《周禮·春官·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 漢 鄭玄 注:“大罍,瓦罍。” 金 朱之才 《後薄薄酒》詩之二:“瓦罍石臼斟吾酒,脫粟藜羹皆可口。”
“瓦罍”是古代一種陶制的盛酒禮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與形制特征
瓦罍為陶制酒器,主要用于祭祀或低規格場合,其典型特征為“小口、廣肩、深腹、圈足,帶蓋和提鼻”。與青銅或玉制酒器(如玉罍)相比,瓦罍因材質粗糙,被視為低檔器具。
2. 文化象征與比喻義
在成語中,“瓦罍”常與“玉罍”對比,象征粗劣低質的事物,如劣質産品、不合格工程等。例如《周禮·春官》提到“社壝用大罍”,鄭玄注“大罍即瓦罍”,說明其用于民間祭祀等非高規格場景。
3. 曆史文獻佐證
4. 材質與工藝
瓦罍屬“瓦器”,即陶土燒制,表面常刻雲雷紋,但工藝簡樸。而“罍”類器物中,山罍、金罍等因材質或紋飾更精美,多用于高階禮儀。
“瓦罍”兼具實用器物與文化符號的雙重屬性,既指代古代陶制酒器,亦衍生為質量低劣的隱喻表達。
《瓦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瓦制的酒器”。瓦罍是一種古代的酒器,通常用來盛放酒類飲品。
《瓦罍》的拆分部首為“瓦”(wǎ)和“罒”(wǎ),其中“瓦”為上部首,表示與瓷、陶、石等有關的意義;“罒”為下部首,表示和網有關的意義。
《瓦罍》的總筆畫為18畫。
《瓦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繁體字形為「瓦罈」。
古時候,《瓦罍》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瓦字的上方有兩點,罒字的下方略有差異,整體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将酒倒入瓦罍中,示意賓客盡情享用。
2. 古代貴族常常使用瓦罍來款待賓客,顯示榮耀和地位。
與《瓦罍》相關的組詞有:
1. 瓦器(wǎ qì):指用瓦制作的器物。
2. 罍具(léi jù):指酒器或酒盅。
3. 瓷器(cí qì):指用瓷土制作的器物。
4. 陶罍(táo léi):指用陶土制作的酒器。
與《瓦罍》有類似意義的詞語有:
1. 酒器(jiǔ qì):指盛放酒的器皿。
2. 飲器(yǐn qì):指用來盛放飲品的器皿。
與《瓦罍》相反的詞語是:
1. 金杯(jīn bēi):指用金子制作的酒杯。
2. 玉杯(yù bēi):指用玉石制作的酒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