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函封的意思、函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函封的解釋

用匣子盛而封之。《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 之首函封之。”《漢書·匈奴傳下·烏珠留》:“遣中郎将 王駿 、 王昌 ,副校尉 甄阜 、 王尋 使 匈奴 ,班四條與單于,雜函封,付單于,令奉行。” 顔師古 注:“與壐書同一函而封之。”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葉法善》:“會 吐蕃 遣使進寳函封,曰:‘請陛下自開,無令他人知機密。’”《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孫虎 依計,将太子手下人來割了首級,函封來獻 燕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函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函封”字面意為用匣子盛裝并封存物品,強調以容器密封的物理動作。例如《戰國策·燕策三》記載了“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的場景,指将頭顱放入匣子并封存。現代漢語中也可引申為對文件、信件的保密處理。

  2. 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應用

    • 在《漢書·匈奴傳》中,漢朝使臣将外交文書“雜函封”後交付匈奴單于,表明重要文書需通過密封匣子傳遞。
    • 唐代《集異記》提到吐蕃進獻寶函時要求“請陛下自開”,體現了函封對機密性的保障。
  3. 詞義的演變與延伸
    該詞從具體的“封匣”動作逐漸衍生出抽象含義。成語“函封”不僅指物理密封,還可比喻對信息的嚴格保密,如“函封機密文件”。近義詞包括“密封”“封存”,反義詞則為“公開”。

  4. 現代使用場景
    雖然現代較少使用實物匣子封存,但在法律、外交等正式文書中,仍會用“函封”代指加密或保密措施,例如機密檔案的密封管理。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函封”既保留了古代以容器封存的字面意義,也在語言發展中形成了強調保密的引申義。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戰國策》《漢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函封的意思

《函封》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思是指用信封封裝信件。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函”和“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函”字的部首是“凵”,總共有7個筆畫。它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字,表示信封。

“封”字的部首是“寸”,總共有9個筆畫。它也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字,表示封閉、封裝。

來源和繁體

“函封”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在古代,對于重要的書信,人們會使用特定的信封進行封裝,加強保密性和尊貴感。這種做法逐漸形成了“函封”一詞。

在繁體字中,“函封”保持了相同的寫法和意義,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包括部分字形和結構。然而,“函封”作為一個詞語,其基本的字形和結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古代人們在寫“函”字時,可能會稍有差異,但整體而言,字形和現代大緻相同。同樣,古代的“封”字也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1:他将重要文件裝入信封中函封起來。

例句2:請将這封信函封好,不要讓任何人看到。

組詞:封閉、封裝、信封、打封條

近義詞:信函、封套、封皮

反義詞:開啟、解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