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城堞的意思、城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城堞的解釋

(1).城上的矮牆。 漢 賈誼 《新書·春秋》:“及 翟 伐 衛 ,寇挾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詩:“片月低城堞,稀星轉角樓。”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備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為義也。不能躲身則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則擲石無力;堞口不宜太狹,狹則礙於擊賊。”

(2).泛指城牆。 唐 白居易 《大水》詩:“ 潯陽 郊郭間,大水歲一至。閭閻半漂蕩,城堞多傾墜。” 宋 蘇舜欽 《詣匦疏》:“聞 河東 地大震裂,湧水,壞屋廬城堞。” 康有為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詩:“城堞逶迤萬柳紅,西山岧嵽霽明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城堞”是古代城牆建築中的防禦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城堞(chéng dié)指城牆上呈凹凸狀的矮牆,又稱“女牆”或“城垛口”。其功能是供守城士兵隱蔽身體、觀察敵情,同時通過垛口進行射擊或投擲防禦。

二、結構與功能

  1. 形制特點:堞牆高度通常較低(約1-1.5米),頂部設有方形或鋸齒形垛口,既能遮擋敵方視線,又便于守軍作戰。
  2. 防禦用途:士兵可依托堞牆躲避箭矢,并通過垛口用弓箭、滾石等反擊攻城者。

三、文獻例證

四、延伸含義

“城堞”有時也泛指整段城牆,如白居易《大水》詩中“城堞多傾墜”即指城牆損毀。

城堞是兼具實用性與建築美感的古代城防設施,既見于軍事著作,也常被文人用作詩歌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城堞》這個詞源于古漢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城牆上的防禦設施。下面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城(中部部首為土,總計5畫),堞(中部部首為土,左邊部首為土,總計12畫)。在繁體字中,城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城堞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略有變化。 以下是幾個關于城堞的例句: 1. 城堞上的射箭手保護着城市免受敵人的侵襲。 2. 城堞的高度和堅固程度對城市的防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和城堞相關的詞彙有:城牆、堡壘、防禦工事等。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城堞的特點或類似的結構。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城堞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城垛、城防等。反義詞的選擇可能有限,因為城堞是一個特定的詞彙,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相反的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