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傷惶恐。《晉書·溫峤傳》:“承問悲惶,精魂飛散。”《三國演義》第七七回:“ 關公 不勝悲惶,遂令 關平 斷後,公自在前開路,隨行止剩得十餘人。”
“悲惶”是一個形容情緒狀态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人在極度悲傷的同時感到惶恐不安,常用于描述重大打擊或危險情境下的複雜情緒。例如《晉書·溫峤傳》中“承問悲惶,精魂飛散”,生動刻畫了人物在接到噩耗時的悲痛與驚恐交織的心理狀态。
二、字義解析
三、典型使用場景
四、情感層次
該詞比單純的“悲傷”或“惶恐”更具層次性,暗含心理沖擊導緻的行為失控,如古籍中“精魂飛散”“隨行止剩得十餘人”等描述,均體現了身心雙重崩潰的意象。
悲惶是一個漢字詞彙,它包含了兩個部首,“心”和“亡”,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5。
悲惶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合而成的。其中,“悲”表示悲傷、哀痛的情緒,表達了人們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而“惶”則表示恐懼、不安的心情,暗示着擔心和困擾。
在繁體字中,“悲惶”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對于“悲惶”這個詞來說,其寫法并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悲惶”的例句:
1. 這個消息令人悲惶不已,大家都感到無比傷心。
2. 在戰亂中,人們流離失所,處于悲惶之中。
3. 面對自然災害的破壞,人們感到無助和悲惶。
一些與“悲惶”相關的組詞有:
1. 悲憤:表示由于某種原因而感到悲傷和憤怒。
2. 悲痛:表示極度悲傷和難過。
3. 悲喜:表示既感到悲傷又感到喜悅。
與“悲惶”相近義的詞有:
1. 悲哀:表示極度悲傷和痛苦。
2. 憂傷:表示心情憂慮、悲傷。
3. 悲傷:表示感到極度悲痛和難過。
與“悲惶”相反義的詞有:
1. 樂觀:表示積極樂觀、充滿希望。
2. 安心:表示心境平和、無憂無慮。
3. 安甯:表示心情甯靜、平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