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疾雷不及塞耳的意思、疾雷不及塞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疾雷不及塞耳的解釋

同“ 疾雷不及掩耳 ”。《淮南子·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疾雷不及塞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比喻行動或事情發生得極其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其核心含義與更常見的“疾雷不及掩耳”相同,但保留了古漢語中“塞耳”的用詞特點。

二、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西漢《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此處通過雷、霆的迅猛之勢,強調用兵應抓住敵方猶疑的時機。

三、用法特點

  1.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或分句
  2. 語境範圍:常見于軍事策略或突發事件描述,如:“市場競争中,他們以疾雷不及塞耳之勢推出新産品。”

四、關聯表達

五、特殊說明

可通過《淮南子》原文或權威詞典查閱更完整的典故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疾雷不及塞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疾雷不及塞耳》這個詞原指音速閃電,形容雷電發出的聲音極為巨大,以至于聲音先傳來,而閃電還沒看到。後來也用來比喻事情發生得非常迅猛,超乎人們的想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疾雷不及塞耳》的拆分部首為疒、虎、一、口、四,總共11畫。

來源

《疾雷不及塞耳》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家李白的《行路難》一詩。這首詩寫了作者在旅途中遭遇種種困難,其中的一句“疾雷不及塞耳”形象地描述了閃電聲音快于雷聲的情景,用來表達作者内心的憤怒和對逆境的反抗。

繁體

《疾雷不及塞耳》的繁體字為「疾雷不及塞耳」,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體形态和現代寫法有一些不同。具體到《疾雷不及塞耳》這個詞,古時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别,但整體字形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行動如《疾雷不及塞耳》,讓人猝不及防。

組詞

疾速、閃電、巨大、聲音、迅猛

近義詞

迅雷不及掩耳、聲勢浩大、瞬息萬變

反義詞

緩慢、靜谧、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