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緥裙的意思、緥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緥裙的解釋

裹覆嬰兒的被服。 清 翟灏 《通俗編·服飾》:“小兒被為緥,如俗呼緥裙、緥被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緥裙”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詞源可追溯至古代服飾文化。“緥”通“褓”,本指嬰兒襁褓的絲織包被,《說文解字》釋作“小兒衣也”;“裙”即下裳,為遮蔽下體的服飾,《釋名·釋衣服》稱“裙,下裳也”。二字組合後,“緥裙”特指古代包裹嬰幼兒的連體裙式襁褓,兼具保暖與束縛功能。

從形制考據,此物多采用柔軟織物制成,常見于唐宋時期育嬰習俗。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的“以錦為緥”印證了其材質特征,而清代《兒女英雄傳》中“緥裙兒裹得嚴實”的描述則揭示了其使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生僻用語,主要見于古籍文獻及民俗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緥裙”可能是“襕裙”或“襦裙”的筆誤。這兩個詞在曆史文獻中有不同含義,具體如下:

一、襕裙(lán qún)

  1. 基本定義
    古代福建地區對“抹胸”的方言别稱,屬于女性内衣的一種。宋代《夷堅支志》和明代《留青日劄》均有記載。

  2. 語境使用
    在文學作品中常體現地域特色,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小娘子提起了襴裙”,即借方言隱晦表達調笑之意。


二、襦裙(rú qún)

  1. 服飾特征
    漢服形制之一,由短上衣(襦)和長裙組成,流行于宋代,典型“上衣下裳”結構。

  2. 曆史發展
    起源于戰國,魏晉南北朝盛行,宋代成為婦女日常衣着,如蘇轍詩句“不憂無餅餌,已幸有襦裙”即反映其普遍性。


三、其他相關詞彙

建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夷堅支志》《初刻拍案驚奇》等原文,或參考漢服研究資料區分“襕裙”與“襦裙”的具體形制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阿莽抱打不平保澤便鴻摽榜表露壁飾逋貸參逐承候伧氣籌幄帶絲禽釣遊之地董理東索翻詞風音風栉雨沐甘眠高棟耿着觀海孤客慌忙歡呼箭端蹇仄截肪急脈緩受舊荜九仙咔吧餽赆斂手足镂肌媒介棉衣曩辰鳥衡醲醴萋蒨七損八益癯辱軟壁桑雞商餘山蔌神農氏水丹束書素精屯亨萬死一生頑玩誤惑現快線溜諧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