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嘩誅的意思、嘩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嘩誅的解釋

不服罪而喧鬧。《逸周書·史記》:“大臣有錮職譁誅者危。” 朱右曾 校釋:“譁誅,不服罪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嘩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á zhū,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不服罪而喧鬧的行為,即因不認罪或對判決不滿而大聲抗議或吵鬧。

  2. 來源與用例
    出自《逸周書·史記》:“大臣有錮職譁誅者危。” 朱右曾校釋:“譁誅,不服罪也。”。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定罪的反抗态度。


擴展解釋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原文或相關漢語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嘩誅:探尋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及相關詞語

嘩誅(huá zh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嘩”和“誅”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來分别了解一下:

1. “嘩”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7畫。它是形聲字,聲母是“華(huá)”,意為嘈雜、喧嘩等。

2. “誅”字的部首是言,它由6畫組成。同樣是形聲字,聲母是“主(zhǔ)”,意為懲罰、讨伐等。

“嘩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楚辭·刺客列傳》中的一句話:“延頸以下為虐,朝撫以亂其民。自比於推樯一發,嘩于幹祿,大誅乃屈。”這句話中的“嘩于幹祿,大誅乃屈”即是“嘩誅”的出處。它表示了對邪惡行為的強烈譴責和嚴厲懲罰。

在繁體字中,“嘩誅”通常被寫作“嘩誅”。這隻是書寫形式上的差異,兩者的意義是一樣的。

按照古時的漢字寫法,“嘩誅”可以寫作“譁誅”。這種寫法在使用上與現代簡化字不同,但詞義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嘩誅”這個詞語的例句:

1. 人們一緻響應政府的呼籲,以嘩誅各種犯罪行為。

2. 這個悲慘的故事使人感受到了人間的嘩誅。

3. 在這個無法無天的社會,我希望有人能夠為受害者呐喊嘩誅。

除了“嘩誅”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

1. 同義詞:譴責、讨伐、痛斥。

2. 反義詞:寬恕、寬容、原諒。

希望以上關于“嘩誅”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