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ain]∶有或沒有機車的一列互相連接的鐵路車輛
(2) [freight]∶設計或用于貨物運輸、行駛在軌道上的車輛
(1).古代有火攻裝備的戰車。《南齊書·高帝紀上》:“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道,攻戰相持移日。”《舊唐書·馬燧傳》:“ 燧 乃令推火車以焚其栅。”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 謙 任監督時,所造火車銃礮不如法。”
(2).佛教語。運載罪人入地獄的能發烈火的車。車上有鬼卒押解罪人。《法苑珠林》卷四九:“欲因禮佛以中傷佛,欲去未到於 王舍 ,城中地自然破裂,火車來迎,生入地獄。”後用為典故,泛指神話中能發火的車。《四遊記·衆臣表奏捉華光》:“他不曉我這車是個火車,待他坐上,我便唸出咒來,火光大發,即将 華光 燒死。”
(3).一種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因鐵路上最初使用蒸汽機車,以火力(指煤燃燒時的熱能)産生牽引動力,故名。《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為甚麼不坐火車到 天津 ,再換輪船到 上海 ,豈不快些?” 劉半農 《揚鞭集·曉》:“火車--永遠是這麼快--向前飛進。”
“火車”是一種在固定軌道上行駛的軌道車輛,通常由機車牽引多節車廂組成,用于運輸乘客或貨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具體案例,可提供更具體的方向。
《火車》是指一種交通工具,通常由機械動力驅動,用于在鐵軌上行駛。它是現代化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長途旅行、貨物運輸等。
《火車》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其筆畫數為4。
《火車》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施耐庵别傳》一書中。最初的火車是由人們使用火力推動,因此被稱為火車。
《火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火車」。
在古代,火車的漢字寫法為「炁爾車」,「炁」是指火的本義,「爾」表示動詞的後綴。這種寫法強調了火車是通過火力推動的交通工具。
1. 我乘坐火車去旅行。
2. 這輛貨運火車裝滿了商品。
3. 火車上的座位都被預訂完了。
1. 高鐵:高速鐵路的簡稱。
2. 列車:按一定線路和時刻表運行的火車。
3. 快車:行駛速度較快的火車。
1. 火車車廂
2. 火車頭
3. 獨輪車
4. 機車
1. 船
2. 飛機
3. 自行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