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去官職。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黨》:“仍将 儲用 鐫官,永不得與親民差遣。”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 劉仲偃 ﹞與時相議不合,鐫官落職奉祠。”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按 穆堂先生 再起後,復以多保鴻博鐫官。”
镌官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镌”和“官”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镌”本義指鑿刻工具,引申為雕刻、削減之意;“官”指官職、官吏。組合後該詞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古代指負責碑刻或器物雕刻的官職。據《周禮·考工記》記載,古代官府設有專職雕刻的工匠和官員,負責禮器、銘文的制作。例如唐代設立的“镌造務”,專司宮廷器物的雕镌事務。
二、現代引申為對官員的貶谪或削職。此用法源于“镌”含削減、削除的語義,如宋代文獻《宋史·職官志》中“镌官三級”即指降低官員品級。此義項在《辭海》中列為曆史詞條,多用于古代職官制度研究領域。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具實際官職含義,僅保留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标注其屬于“職官類冷僻詞”,使用場景多見于史學論著或碑刻考據方向的研究。
“镌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但主流解釋如下:
多用于古代官員任免語境,描述因過失、政見不合等原因被貶職或革職的情況。
提出“镌官”表示官員品德高尚,可能與“镌”的雕刻本義(象征塑造品德)有關,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建議以“削職”為核心含義,其他說法需謹慎考據。
暗室欺心摽掠蟬飲陳平席赤參斥逐雠校從放從容裆襦當依颠寒作熱滴子東風寒發腳琺琅過敗古詩秏失河決魚爛黃金牓葫蘆格貨棚洊疊急匆匆節趨驚眠軍率課草寬話苦鬭饋贶枯腴赉赙壘培林扉六天龍井寺漫天要價眉眼高低木獸南開大學内禁牽慮牽時巧立名色岐道铨試格入超三頭政治畲客神輿時手天津新港投木報瓊投霓嗚呃無名下酒笑迷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