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去官職。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黨》:“仍将 儲用 鐫官,永不得與親民差遣。”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 劉仲偃 ﹞與時相議不合,鐫官落職奉祠。”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按 穆堂先生 再起後,復以多保鴻博鐫官。”
“镌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但主流解釋如下:
多用于古代官員任免語境,描述因過失、政見不合等原因被貶職或革職的情況。
提出“镌官”表示官員品德高尚,可能與“镌”的雕刻本義(象征塑造品德)有關,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建議以“削職”為核心含義,其他說法需謹慎考據。
《镌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刻制官方的印章。
《镌官》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部和官部。
金部是由字符“钅”構成,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
官部是由字符“宀”構成,表示與官方或政府有關的事物。
《镌官》整個詞語共7個筆畫。
《镌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描述古代制作印章的過程。
繁體字中,《镌官》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漢字《镌官》的寫法為“鐫官”。
1. 他拿着刻好的花紋印章,正準備将它用于镌官。
2. 在古代,镌官是制作印章的重要工藝之一。
1. 镌刻:指用刻刀在物體上刻下文字或圖案。
2. 官印:指官方使用的印章。
3. 官方:指國家或政府機構所代表的權威。
镌刻、刻印、雕刻
擦拭、抹去、清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