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孙;后裔。 汉 刘向 《九叹·逢纷》:“伊 伯庸 之末胄兮,谅皇直之 屈原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天开之祚,末胄称王。”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 丁 氏出自 齐太公 之孙 丁公 ,世霸 营邱 ,末胄播迁,入本朝,家於 江 南之 通州 。”
“末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ò zhòu,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指子孙、后裔,尤其用于描述家族传承中的后代()。例如:
在特定语境下,可比喻社会或组织中地位低微、辈分较低的人()。例如:
可译为descendants 或posterity,具体语境需结合使用()。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口语中较少见,且需区分“后裔”本义与“地位低微”的比喻义,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九叹·逢纷》《王仲宣诔》等文献()。
末胄(mò zhò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末代皇族或末代贵族。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家族或血统的最后一代,通常指代这个家族或血统的繁荣和辉煌已经逐渐消失或灭绝。
末胄的部首是月,笔画数为12。
末胄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繁体字“末胄”和简体字一样写。
在古时候,末胄这个词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例如,在《广韵》中的写法为“末杪”,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末休”,而在《尔雅·释詁》中的写法为“末就”。这些写法都表达了“末代衰败”的意思。
1. 这个家族已经没有继承人了,他们是真正的末胄。
2.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末胄的命运是悲惨的。
末代、胄子、衰胄、病胄、末世胄等。
近义词:末世、衰败、没落、末流。
反义词:盛世、昌盛、兴旺、继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