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志的意思、末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志的解释

卑微的志向。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愿引身而翦迹,抱末志而幽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词义解析

“末志”属偏正结构复合词,由“末”(末端、末尾)与“志”(志向、心意)构成,特指人生后期或特定阶段形成的志向。与“初志”“夙愿”形成时序性对比,强调志向形成的时间特征,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卷第1123页载:“末志者,晚成之愿也”。

二、语义延伸

该词常出现于文言语境中,既包含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也蕴含对晚年精神追求的肯定。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用“守末志而不迁”描述学者坚持晚年学术理想的状态,体现其双重情感色彩。此用法可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489页关于时序性志向的释义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末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ò zhì,由独体结构的“末”和上下结构的“志”组成。其核心含义是卑微的志向,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表达谦逊或自嘲的态度。

详细解释:

  1. 词义
    指微不足道的志向或抱负,带有谦抑色彩。例如南朝宋诗人鲍照在《野鹅赋》中写道:“愿引身而翦迹,抱末志而幽藏”,以“末志”自喻野鹅的卑微心愿,暗含退隐之意。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野鹅赋》,后多用于古典文学中表达个人志向的谦称。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小说或学术讨论中仍可见到,如提到林文静的故事中引用“末志”以呼应人物性格。

  3. 相关扩展

    • 近义词:微志、小志。
    • 反义词:宏愿、壮志。
    • 结构上,“末”强调末端或次要性,“志”则为志向,组合后强化了“非主要目标”的隐含意义。

“末志”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适用于表达谦逊或自述志向时的文学化表达,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特定语境中能体现语言的雅致感。

别人正在浏览...

傲色贝面卑微猋风丙魏不安于位操弹尘触陈墨香痴龙黜迹当量打头钓名要誉鲽鹣帝位东极飞丹分庭伉礼狗尸酤榷还镇喝醉,喝醉酒鸿材红袂化像昒怳灰孙子狐襟貉袖狐袖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兼包良孙料力灵肉临刑流言混话龙鱼杂戱率贷虑私马上房子扪月擟拘悯恤末脚浓烈取重山记声节水若说本司户叹羡天地根贴衬豚酒无隙五言金城戊夜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