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樂的意思、三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樂的解釋

(1).三種樂事。隨文而異。《列子·天瑞》:“ 孔子 遊於 泰山 ,見 榮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韓詩外傳》卷九:“ 子夏 曰:‘敢問三樂?’ 曾子 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帶索藍縷,茹草操耜,玩其三樂,守常待終。”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繼先》詩之二:“常笑 梁鴻 歌《五噫》,竊學 榮啟 彈三樂。”

(2).三種愛好。《論語·季氏》:“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穎達 疏:“言人心樂好損益之事,各有三種也。”

(3).謂春、夏、秋三時之務。《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時節三樂。” 韋昭 注:“三樂,三時之務,使之勸事樂業也。”

祀天、地、鬼的三種音樂。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天之氣始於子,故先以黃鐘;天之功畢於三月,故終之以姑洗。地之功見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畢於八月,故終之以南呂。幽陰之氣,鐘於北方,人之所歸,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黃鐘,終之以應鐘。此三樂之始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樂”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因語境和典籍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基于權威辭書及文獻的釋義:

一、《論語》中的“三樂” 《論語·季氏》記載孔子提出的三種人生之樂:“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此處“三樂”指有益身心的三種快樂:以禮樂調節生活為樂、以稱道他人優點為樂、以結交賢良之友為樂。此釋義體現了儒家推崇的道德修養觀(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孟子》中的“三樂” 《孟子·盡心上》提出“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此處強調家庭倫理、道德境界與教育傳承三重維度,成為後世士人修身的重要标準(參考來源:《十三經注疏》)。

三、其他典籍釋義 《列子·天瑞》記載榮啟期“三樂”說:“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尊女卑,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三樂也。”此說展現道家對生命價值的樸素認知(參考來源:《諸子集成》)。

網絡擴展解釋

“三樂”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因文獻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孟子》中的核心釋義()

出自《孟子·盡心上》,指君子的三種人生樂事:

  1. 家庭平安:父母健在,兄弟無災禍(“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2. 問心無愧:行事正直,對天地和他人均無愧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 教育英才:培養天下優秀人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朱熹曾評注此三樂“一系于天,一系于人,惟不愧不怍可自緻”,強調第二樂完全取決于自身德行。

二、其他文獻中的擴展釋義

  1. 《列子·天瑞》中的三樂():
    榮啟期提出的人生三樂:

    • 生而為人(“吾得為人,一樂也”)。
    • 身為男性(“吾得為男,二樂也”)。
    • 長壽至九十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2. 《論語·季氏》中的益者三樂():
    孔子認為有益的三種愛好:

    • 以禮樂調節生活(“樂節禮樂”)。
    • 稱道他人優點(“樂道人之善”)。
    • 結交賢良朋友(“樂多賢友”)。
  3. 《國語》中的農時三務():
    指春、夏、秋三季的農事安排(“時節三樂”),強調順應天時以保障民生。


三、其他冷門解釋


“三樂”最常見且權威的解釋源自《孟子》,強調家庭、德行與教育的價值。其他文獻中的定義可作為補充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查看更多細節,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權威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錢本官不恥下問呈上诋讦第三都蔗幡虹泛僄複疊符玺幹癟光标廣居古槎固氮韓信用兵,多多益辦華清池溫泉畫烏亭回波樂火丁降志蛟電旌軒進醵九丑積微成著寬厰浪迹浮蹤埒略領悟說馬臉毛傳免赦滅卻名例穆羽嘔氣排教鉛紅搉沽人羣榮慕箬下三文魚詩格蜀賦棠陰探險探意陶淵明龆齒頭甲晩學生蔚映憲方諧妙吸集西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