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發奇光。” 唐 歐陽詹 《瑾瑜匿瑕賦》:“玉之美者,其曰瑾瑜。” 元 盧亘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詩之一:“ 荊 璞抱瑾瑜,龍淵淬鋒鍔。”
(2).比喻美德賢才。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今世所覩,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 清 馮桂芬 《灘上有紀》詩:“勿違世所好,被褐懷瑾瑜。”
“瑾瑜”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美玉的統稱
瑾瑜原指兩種美玉(瑾和瑜),後泛指美玉。例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提到“瑾瑜匿瑕”,意為美玉雖含瑕疵仍不失其珍貴。
玉石的光彩
單字“瑜”也指玉的光澤,引申為優點或美德,如成語“瑕不掩瑜”。
象征品德與才能
瑾瑜常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如《顔氏家訓》中“懷瑾瑜而握蘭桂者”,形容兼具美德與才華的人。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如陶淵明《讀<山海經>》以“瑾瑜發奇光”贊美玉的純淨,暗喻人格光輝。
典籍出處
曆史典故
成語“懷瑾握瑜”出自《楚辭·九章》,後成為形容品德的經典表達。
現代常将“瑾瑜”用于取名,寓意:
“瑾瑜”既是具體的美玉名稱,也是抽象的道德象征,兼具文學與哲學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取名實例,可參考上述來源。
瑾瑜(jǐn yú)是指一種珍貴的寶石,具有高度的光澤和珍貴性。它代表着美麗、稀有和高貴。
接下來,我們來拆分瑾瑜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瑾由玉(yù)和辰(chén)組成,部首是玉,辰作為聲旁;瑜由玉和俞(yú)組成,部首同樣是玉,俞作為聲旁。瑾瑜共有13個筆畫。
瑾瑜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瑾指的是美玉,瑜指的是美玉上的紋理和圖案。在古代,瑾瑜被認為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代表着尊貴和榮耀。
在繁體中,瑾瑜的寫法為「璡瑜」。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瑾瑜的外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瑾為例,古代的寫法是「巹」,由上下兩個巾組成;瑜的古代寫法是「玗」,由王的朋友旁和玉組成。這些古代漢字寫法雖然已經不再使用,但仍然是我們了解漢字演變曆史的重要參考。
以下是一些關于瑾瑜的例句:
1. 她佩戴着一顆瑾瑜項鍊,顯得格外華麗。
2. 這顆瑾瑜散發出迷人的光芒,令人心生向往。
3. 瑾瑜般的美麗,隻有在古代傳說中才能找得到。
現在,我們來看一些與瑾瑜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瑾瑜項鍊、瑾瑜手镯、瑾瑜光芒。
近義詞:美玉、寶石、珍珠。
反義詞:普通石頭、庸俗、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