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比象的意思、無可比象的詳細解釋
無可比象的解釋
沒有什麼可與譬比。《雲笈七籤》卷七一:“煥徹如寒霜素雪之狀,又似鐘乳垂穗之形,五色備具,無可比象。”亦作“ 無可比拟 ”。《續傳燈錄·江陵護國齊月禅師》:“窮外無方,窮内非裡,應用萬般,無可比拟。”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多麼可愛呵,圓滿的果子!由青而黃,色彩多麼美麗!内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拟。”
詞語分解
- 無可的解釋 .猶言無可無不可。《後漢書·仲長統傳》:“任意無非,適物無可。” 南朝 宋 鮑照 《轉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觸事無可。”.不能,無法。《藝文類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 比象的解釋 亦作“ 比像 ”。.比拟象征。《左傳·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杜預 注:“車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以示器物不虛設。”《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采飾顯明,文章比象。” 韋昭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成語“無可比象”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指事物獨特到沒有任何可比拟的對象,強調其特殊性或優越性。例如:“五色備具,無可比象”()。
- 詞性: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
- 結構:偏正式結構,常作謂語或定語()。
二、來源與演變
- 出處: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十一,原文描述道家丹藥的奇異形态,用“無可比象”形容其超凡脫俗()。
- 演變:後世多用于文學創作,如郭沫若在《屈原》中曾用“無可比拟”表達相似含義()。
三、用法與對比
- 近義詞:無可比拟、無與倫比
(例:故宮建築的恢弘氣勢無可比拟。)
- 反義詞:不相上下、伯仲之間
(例:兩位畫家的技藝難分高下。)
四、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適合描述藝術品、自然奇觀等獨特事物,如“敦煌壁畫的絢麗無可比象”。
- 注意區分:與“無與倫比”相比,“無可比象”更強調“找不到可比較的對象”,而非單純強調“最好”。
如需進一步探究該成語的曆史用例,可參考《雲笈七籤》原文及宋代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可比象》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無可比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可以相比的事物,獨一無二,非常特别。該詞常用于形容某些東西或某個人的獨特性和特殊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可比象》的部首是「無」,總筆畫數是「19」。
來源
《無可比象》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的一句:“無可比象峻林松,鬓如霜雪面如叢。”此後,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繁體
《無可比象》(Wú kě bǐ xiàng)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無可比象》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現代用法相同。
例句
他的才華和智慧真是無可比象。
組詞
無窮、無盡、無邊、無私
近義詞
獨一無二、獨特、無與倫比、無比
反義詞
一般、普通、平凡、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