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境。《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 注:“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
“亡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亡地”指絕境,即陷入無法逃脫或生存困難的境地。該詞由“亡”(失去、毀滅)和“地”(土地、處境)組成,強調環境或狀态的極端惡劣性。
最早見于《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曹操注釋為“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說明在軍事策略中,将士兵置于絕境可激發其拼死求生的鬥志。
“亡地”與“死地”常被并列使用(如《孫子兵法》),但“亡地”更側重環境導緻的絕境,而“死地”多指注定死亡的結局。
現多用于文學或比喻性表達,描述極端困境,如經濟崩潰、生态災難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孫子兵法》相關章節或權威漢語詞典。
亡地是指失去人迹的、廢棄無人居住的地方,通常指的是被人們遺棄或被戰争、災害所毀壞的地域。
《康熙字典》中将亡地拆分為兩個部首:乙和土。乙的筆畫數為一劃,土的筆畫數為三劃。
亡地一詞起源于古時的漢語,具有悲涼、蕭條之意。在文言文中,也可用“荒地”等詞來表示。
繁體字“亡地”的書寫形式為「亡地」。
在古代漢字中,亡地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仍然是以乙和土作為部首的形式,并按照相應的筆畫順序書寫。
1. 這片亡地曾經是繁華的城市,如今卻成了一片廢墟。
2. 在經曆了戰争的洗禮後,這個小鎮變成了一片亡地。
1. 滿目亡地
2. 荒蕪亡地
3. 廢棄亡地
1. 荒地
2. 廢墟
3. 棄土
4. 廢土
繁華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