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合抱之木。 晉 左思 《魏都賦》:“碩果灌叢,圍木竦尋。”
“圍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基本含義
指合抱之木,即樹幹粗壯、需多人合抱的大樹。該釋義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提及,如《魏都賦》中的“碩果灌叢,圍木竦尋”。古代用“圍”作為計量單位,描述樹木的粗細程度,如“樹大十圍”即樹幹周長約十圍(一圍約合15-20厘米)。
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圍繞問題集中力量共同解決”。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且其他權威來源未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文選》原典。
《圍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圍住、包裹木制品的材料。
《圍木》的拆分部首是木,由4個筆畫構成。
《圍木》這個詞來源于漢語,用于描述圍住木制品的材料,如繩子、線等。
《圍木》的繁體字為「圍木」。
在古時候,「圍木」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可以将「圍」字的上方象形部分變為四個點,代表圍住木制品的形狀。
1. 檢查圍住木制品的材料是否結實。
2. 他用繩子圍住木樁,以防止它倒塌。
圍繞、圍捕、圍攻、圍城、圍巾
包裹、纏繞、蜿蜒、環繞
散開、解放、釋放、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