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三的意思、登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三的解釋

(1).謂功德登于三王之上。《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減五,下登三。”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五帝之德, 漢 比為減;三王之德, 漢 出其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鹹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鹹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南齊書·王融傳》:“習 呼韓 之舊儀,拜鑾輿之巡幸,然後天移雲動,勒封 岱宗 ,鹹五登三,追蹤七十。”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高祖 以援疑撥亂,伏紫氣而登三; 太宗 以端拱繼明,自黃離而用九。” 宋 範仲淹 《上張侍郎啟》:“約史徇名,勉附青雲之士,實偶登三之盛,獲從旅百之先。”

(2).謂帝王與道、天、地三者并尊。 唐 李商隱 《賀相國汝南公啟》:“聖上初九潛泉,登三佩契。” 馮浩 箋注:“此所謂登三者,謂帝王與道、天、地三者并尊也。”《舊唐書·音樂志三》:“穆穆我後,道應千齡。登三處大,得一居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三”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與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登”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上車也”,引申為上升、達成、記載等義,《漢語大詞典》收錄其二十餘種引申義項,其中“成就”“升進”為關鍵義項;“三”作為數詞,既表基數,亦含“多”“極”等虛指意義,如《論語》“三人行”即表群體概念,《漢語大詞典》特别标注其在古漢語中常作程度副詞。

二、文獻用例 該詞可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注引張揖曰:“德崇于三皇,功高于五帝”,原文作“登三鹹五”,顔師古注“登”為“加于”,指功績超越三皇五帝的标準,此處“登三”為動賓結構,表“達到三皇境界”。宋代《冊府元龜·帝王部》載唐玄宗封禅文“登三邁五”,延續此用法,強調帝王功業層級。

需特别說明,“登三”在現代《現代漢語詞典》及《新華字典》中未被單獨列為詞條,其釋義主要依托古代類書與注疏材料。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8冊第531頁獲取完整考據,或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進行語義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登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及曆史文獻:

  1. 傳統文獻中的核心含義

    • 功德超越三王:指帝王的功績超越夏禹、商湯、周文王(或五帝中的三位),常見于漢代典籍。如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中“下登三”即此意,李善注引李奇稱“漢出其上”。
    • 帝王與道、天、地并尊:唐代後逐漸引申為帝王與“道、天、地”三者并列,體現君權神聖性。如《舊唐書》載“登三處大,得一居貞”,李商隱詩“登三佩契”亦用此典。
  2. 現代引申義(需注意語境)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登山至第三個山峰”,比喻完成艱巨任務或達成重要目标。但此用法與傳統典籍無直接關聯,可能屬于同形詞或現代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3. 使用提示
    古籍引用中“登三”多用于頌揚帝王功業,如閱讀《史記》《文選》等文獻需以傳統含義為主;現代若遇類似表述,建議結合上下文區分是否為成語活用或誤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描背奧媚竈别場花不今不古曹娥傳遞創傷抵梧鵝王法典芳蕤風禮風裏言風裏語服辭桴棟覆海幹安根深蒂固攻備號炮渾水摸魚家鬥稷饋禁籍今曏九皐救過補阙集螢映雪舉棋不定開說空軍潰師濫士連漫斂眉離絕柳杞馬來人緬憶莫然木廠耐性拟貌甯歌評閲謙恪全城深厲伸要疏濬説夷厮耨私戚搜邏蘇拉騰沸凸出偉峻兀臲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