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帝王安葬時行于靈柩前的馬匹。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金靈馬》:“丸宮車晏駕……前行用 蒙古 巫媪一人,衣新衣,騎馬,牽馬一疋,以黃金飾鞍轡,籠以納失失,謂之金靈馬。”
“金靈馬”是元代帝王葬禮中的一種特殊禮儀用馬,具體解釋如下:
金靈馬指元代帝王安葬時,行走在靈柩前的馬匹,主要用于喪葬儀仗。其名稱中的“金”可能源于馬匹裝飾的黃金材質,而“靈”則與喪葬儀式相關。
據明代陶宗儀《辍耕錄·金靈馬》記載,元代帝王駕崩後,送葬隊伍最前方會安排一名蒙古族女巫(巫媪)。她身着新衣,騎一匹馬,同時牽引另一匹裝飾華貴的馬。這匹馬以黃金打造鞍辔,馬身覆蓋名為“納失失”(元代一種織金錦緞)的織物,整體被稱為“金靈馬”。
金靈馬體現了元代皇家喪葬禮儀的規格與民族特色,既包含蒙古族薩滿信仰的元素(如巫媪引導),又通過黃金和珍貴織物彰顯帝王尊貴身份,是研究元代禮制與文化交流的重要符號。
注:關于該詞的詳細記載可參考《辍耕錄》及《漢典》等文獻。
《金靈馬》是一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這個成語在漢語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下面将分别介紹其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以及反義詞。
《金靈馬》的部首分别是金、靈、馬。其中,“金”是金屬的意思,“靈”表示靈動、靈感的意思,“馬”表示馬匹。三個部首分别是“金”(8畫)、“靈”(靈8畫)和“馬”(10畫)。
《金靈馬》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傳說。相傳,有一匹金色的神馬,能在金風玉露之地行馳,展現出非凡的力量和速度。因此,“金靈馬”成為一種象征力量和迅猛的象征。
《金靈馬》的繁體字書寫為「金靈馬」。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金靈馬》這個詞來說,其漢字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
1. 他的舞姿猶如飛馳的金靈馬,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輛跑車,如同金靈馬一樣,瞬間加速,并迅速超越了其他車輛。
和《金靈馬》相關的組詞有:“金馬獎”、“金馬影展”等。
和《金靈馬》意義類似的成語有:“神馬飛龍”、“金玉良駒”等。
和《金靈馬》意義相反的成語沒有明确的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