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莫是的意思、莫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莫是的解釋

莫非是;或許是。 唐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詩:“何妨密旨先符竹,莫是除書誤姓名。”《朱子語類》卷十九:“ 孟子 所謂求放心,集義所生,莫是立根本處否?”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賦》詞:“莫是散場 優孟 ,又似下棚傀儡,脫了戲衫還。”《水浒傳》第十二回:“你莫是綽號喚做 青面獸 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莫是”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短語,主要用于表達不确定、推測或懷疑的語氣,常見于詩詞或文言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莫是”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莫非是”“難道是”或“或許是”,表示對某事的真實性或可能性存疑。例如:

例句:
“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玉台新詠·權德輿詩》)
此處的“莫是”即表達“難道是丈夫要歸來”的猜測。


二、結構分析

  1. “莫”的含義:

    • 作為否定副詞,表示“不”“沒有”或“不要”(如“莫哭”),也可表推測(如“莫非”)。
    • 在“莫是”中,“莫”側重表達推測性否定,類似“難道不”的疑問語氣。
  2. “是”的作用:

    • 表示肯定判斷,與“莫”結合後形成“否定+肯定”的矛盾結構,通過反問加強推測意味。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擴展

“莫”在古漢語中還有以下常見含義:

  1. 通假字:如“暮”(日落時)、“漠”(沙漠)、“瘼”(疾苦)等。
  2. 否定代詞:表示“沒有誰/什麼”,如“莫不歡喜”(無人不歡喜)。

如需進一步了解“莫”的演變或通假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漢語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莫是的意思

《莫是》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事物“不能确定”或“不是那麼回事”。它的意思是“也許不是”,有時也可用來表達猶疑或懷疑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莫是》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艹”,它拆分成了“艹”和“是”兩個字。

“艹”是一個象形字,表示植物的莖或葉子;而“是”則表示“事物的真實、正确狀态”。

整個成語“莫是”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其中“艹”的部分占了4個筆畫,“是”占了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莫是》這個成語源于《詩經·秦風·蒹葭》中的一句詩:“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句詩描述了一個愛情故事,其中的“伊人”一詞後來演化為“莫是”,用來表示對對方的懷疑和猜測。

在繁體字中,成語“莫是”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進行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成語“莫是”有時也寫作“莫非”。這個寫法在現代漢語中也經常使用,兩者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例句及更多用法

以下是幾個使用成語“莫是”的例句:

  1. 他一直沒有回信,莫是忘記了吧。
  2. 這個消息還沒有被證實,莫是謠言。
  3. 她對你的态度突然轉變了,莫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由成語“莫是”組成的詞語:

近義詞:疑似、或許、可能

反義詞:不是、确定、确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