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y small arms] 指極小或極少的兵器
手無寸鐵
指短小的或極少的兵器。 宋 蘇轼 《聚星堂雪》詩:“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鏡花緣》第九八回:“此人手無寸鐵,這卻怎好!” 嚴複 《救亡決論》:“ 中國 以惡其人,遂以并廢其學,都不問利害是非,此何殊見仇人操刀,遂戒家人勿持寸鐵。” 梁斌 《紅旗譜》四四:“以軍警包圍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無論如何是反動行為。”
“寸鐵”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極短小的兵器或極少的武器,字面理解為“一寸長的鐵器”。常見于成語“手無寸鐵”,形容手中沒有任何武器()。例如《三國演義》中“維手無寸鐵”即用此意。
二、文學引用 宋代蘇轼《聚星堂雪》詩提到“白戰不許持寸鐵”,元代鄭光祖戲劇中也有“寸鐵在手,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描述,均強調短兵器在特定場景下的象征意義()。
三、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出該詞可比喻人的意志如鐵般堅硬,但此用法在經典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注意該解釋的語境適用性()。
四、常見誤讀 需區分“寸鐵”與“尺兵寸鐵”,後者為獨立成語,特指微小武力。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優先采用“短小兵器”的核心含義,引用古籍例證更具權威性。對意志堅定的比喻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