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賢的意思、訪賢的詳細解釋
訪賢的解釋
訪求賢能之士。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褒 漢 藩之治民,并訪賢以招明。”《南史·梁紀上·武帝上》:“庚午,詔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觀政聽謡,訪賢舉滞。” 劉紹棠 《漁火》第三章三:“反正他有求于 姚将軍 ,必然再來 渭水 訪賢。”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訪賢”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ǎng xián,屬于動賓短語結構,由“訪”(拜訪)和“賢”(賢能之士)組成。其核心含義是主動拜訪有學問、有才能的人,以尋求指導或招攬人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解釋
“訪”意為探訪、尋求;“賢”指賢能、德才兼備的人。合起來即“探訪賢者”。
- 引申含義
既可指個人為學習或解決問題而請教他人,也可指國家或組織為選拔人才而廣泛尋訪賢士。
二、使用場景
- 個人層面
- 學生向老師請教學術問題;
- 普通人向專業人士咨詢知識(如醫生、律師等)。
- 社會或國家層面
- 曆史上君主為治國選拔人才(如科舉制度前的薦舉制);
- 現代企業招聘或尋求專家顧問。
三、曆史出處與例句
- 古籍引用
- 南朝謝靈運《撰征賦》:“褒漢藩之治民,并訪賢以招明。”
- 《南史·梁紀上》:“诏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訪賢舉滞。”
- 現代例句
- 劉紹棠小說《漁火》中描述:“反正他有求于姚将軍,必然再來渭水訪賢。”
- 企業通過“訪賢”活動招募行業頂尖人才。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求賢、招賢、納士
- 反義詞:埋沒、棄用
- 成語關聯:賢賢易色、明察暗訪
“訪賢”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也延續至今,成為個人成長或組織發展的重要策略。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現代案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企業人才管理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賢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去拜訪聰明才智的人。現在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這個詞。
首先,讓我們來拆分一下訪賢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訪字的部首是言,具體的筆畫是7畫。而賢字的部首是貝,它的筆畫有8畫。所以整個詞組的筆畫總數是15畫。
訪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訪和賢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訪字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相同,賢字的寫法則是褒字旁加上貝字底。這個詞在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們互相拜訪學問高深、品德高尚的人。
為了更好地理解訪賢這個詞的意思,我們來看一個例句。比如說,當我們對一個非常聰明的老師表示敬意并想去向他請教問題時,我們可以說:“我想去訪賢,向他請教學問。”
詞語的表達并不限于一個單獨的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将訪賢和其他詞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詞語。比如訪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描述了一個人到别處去學習的意思。
訪賢的近義詞可以是拜訪智者,拜見賢人等等。這些詞語都傳達了同樣的意思,即去見到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
與訪賢相反的詞語可以是訪凡,訪庸等。這些詞語則表達了相反的意思,即去見普通或平庸的人。
綜上所述,訪賢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詞語,它描述了人們去見學識淵博和道德高尚的人的行為。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和需要,将其和其他詞語組合使用,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