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義的意思、協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義的解釋

符合禮義。 唐 李邕 《鹘賦》:“何至德而能制,每協義而不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義(xié yì)是漢語複合詞,由“協”與“義”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協”本義為共同合作,如《尚書·堯典》“協和萬邦”中的協同義;“義”指合乎道德規範的行為準則,《說文解字》釋為“己之威儀”。二字組合後,“協義”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1. 共同遵循的規範

    指群體為達成目标而協商制定的行為規則,例如古代宗族制定的《鄉約協義》中關于公共事務的管理條例。現代多用于描述組織内部的章程性文件,如企業聯合發布的《合作協義》。

  2. 倫理層面的共識

    引申為基于道義達成的默契,如《朱子語類》所述“協義而行”強調道德實踐中的集體一緻性。該用法常見于傳統文化研究領域,例如學者引用明清會館文獻中的“商賈協義”指代行業道德公約。

需要注意,“協義”在當代漢語中屬于低頻詞,多數語境已被“協議”替代。《漢語大詞典》特别标注其屬于“書面文言遺存”,建議現代公文寫作優先使用“協議”表述法律契約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協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é yì,其核心含義為“符合禮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協義”由“協”與“義”組合而成,屬于聯合結構的複合詞:

綜合兩者,“協義”強調通過協作達成符合道德規範的目标。

二、出處與用例

  1. 經典文獻:
    唐代李邕在《鹘賦》中寫道:“何至德而能制,每協義而不争”,意指通過符合禮義的方式實現和諧共處。
  2. 曆史語境:
    例如隋朝時,有“據一州而協義舉”的描述,指代通過符合道義的舉措團結力量。

三、結構分析

四、現代使用

“協義”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表達對禮法、道德的遵循。例如:“雙方協義而行,化解矛盾。”

五、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協”與“義”的單獨釋義,可參考古代字書如《說文解字》。

别人正在浏覽...

安近黯然無色百宵抱棘并骛布衣交誠心實意崇表出恭牌從徒篡子打整調行鬥具鬥蟋蟀對茬發人深省汾橋撫定趕山隔異官紙歸隊哈羅黃塵魂慚色褫賤陰金帶圍擊傷寄宿生老斫輪陵政離鄉别土泷舡論草芒硝鉚工暮雨颞顬膩理攀檻偏沴骈臻傾撫啟求全忠冗複弱歲身曆其境壽星水寨素屦泰阿薹芥炭薪梯脔銅鋪外廠鍡鑸五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