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歲的意思、望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歲的解釋

(1).盼望豐收。《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楊伯峻 注:“歲謂豐收。” 晉 潘嶽 《藉田賦》:“無儲稸以虞災,徒望歲以自必。” 唐 褚亮 《享先農樂章·舒和》詩:“望歲祈農神所聽,延祥介福豈雲虛。” 清 錢謙益 《父宗翹先贈徵仕郎刑科給事中加贈中憲大夫》:“然而本仁祖義,爾之底法既勤;而讀書纘言,爾之望歲良苦矣。” 胡蘊 《雜詩》之十四:“萬事多空惟望歲,無聊意緒入詩筒。”

(2).滿一歲。即周歲。 晉 潘嶽 《皇女诔》:“迎時夙智,望歲能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望歲"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期盼豐收,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望"

    本義為遠看、眺望,引申為期盼、希望。《說文解字》釋:"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強調對未至之事的期待。

  2. "歲"

    古指一年的農事收成。《說文解字》:"歲,木星也。越曆二十八宿,宣遍陰陽,十二月一次",後特指年景、谷物收成。如《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

組合義:二字結合,直指殷切盼望莊稼豐收,寄托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渴望。


二、文化意蘊

  1. 農耕文明的縮影

    "望歲"濃縮了古代農業社會對自然的依賴。如《孟子·梁惠王上》:"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歲"即歸咎年成不佳,反襯"望歲"的集體心理。

  2. 民生疾苦的象征

    詞彙常見于赈災文獻,如清代方苞《送馮文子序》:"歲兇則望歲之民皆饑",揭示百姓生存與收成的緊密關聯。


三、經典文獻用例

出處 原文用例 釋義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闵闵焉如農夫之望歲" 形容憂心忡忡如農夫盼豐收
宋·曾鞏《救災議》 "民之羸餓困乏者,其望歲也切" 饑民對豐收的迫切期盼

四、現代使用場景

雖非日常用語,但常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釋"望歲"為"盼望豐收",引《左傳》用例。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強調其"期待好年成"的本義,溯源至先秦文獻。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标注"歲"的農業收成義項,解析詞彙文化背景。

  4. 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收錄曆代典籍中"望歲"的完整用例及語境分析。

注:古籍原典釋義綜合自《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整理本)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通行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望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基本含義

  1. 盼望豐收
    這是“望歲”最核心的釋義,源自《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描述農民對豐收的殷切期盼。後世如晉代潘嶽《藉田賦》也延續此意,表達對年景的期待。

  2. 滿一歲(即周歲)
    出自晉代潘嶽的《皇女诔》:“迎時夙智,望歲能言。”,指嬰兒滿周歲,具備初步的語言能力。該用法較罕見,多見于古典文獻。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權威性辨析

較高權威來源(如、1)均以古籍引用佐證,而“期盼新年”的解釋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前兩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嬌艾青按彈按酒奧大拜懇贲象便蕃必丢仆答踣河窗蟾大北勝登僊跕鸢度規扶颠高班高嶺土故操孤零零喝墨水鶴柱鲎帆候風地動儀渾大魂消魄奪菅蒲鯨音禁奈窘暴镌印開智檻緤可賀敦雷蜞缭亂龍醢茂茂蜜唧目睹耳聞逆毛藕斷絲不斷剖露鄱陽青德清鑒踆躔仁心仁聞三長沙刼綏禦損除天人同利相死文弊文章星鬥毋何僩靜邪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