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臉上的表情,臉色的變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在 趙琮 夫妻兩個,不要説看了别人許多眉高眼低,隻是父母身邊,也受多少兩般三樣的怠慢。”《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我既不能靠着十個指頭趁些銀錢換些擔柴鬥米;又不肯捨着這條身子作人奴婢,看人眉高眼低。”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後來,他逃荒到了山外,做生意挑扁擔,真是看盡了眉高眼低,嘗夠了人世艱難!”亦作“ 眉高眼下 ”。《白雪遺音·馬頭調·世态炎涼》:“世态炎涼如作戲,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2).比喻待人處世的方法。《三俠五義》第三二回:“慢説走路,什麼處兒的風俗,遇事眉高眼低,那算瞞不過小人的了。”亦作“ 眉眼高低 ”。《紅樓夢》第二七回:“隻是跟着奶奶,我們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兒,也得見識見識。”
“眉高眼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2. 出處與演變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與辨析
示例補充:柳青在《創業史》中用“看人家的眉高眼低”形容生活困境中觀察他人臉色的無奈。
《眉高眼低》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态度或表情不自然,有所顧忌或隱瞞真情。
《眉高眼低》的拆分部首是目,共有10個筆畫。
《眉高眼低》最早出現在宋代寇準的《樊川文集》中,後來成為固定的成語。
《眉高眼低》的繁體字為「眉高眼低」。
在古時候,「眉高眼低」的寫法可能不同,但是意義相同。
他在面對老闆時總是眉高眼低,不敢表達真實的意見。
眉飛色舞、眼高手低、狼狽為奸。
躲躲藏藏、偷偷摸摸、畏首畏尾。
無所畏懼、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