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摩竭的意思、摩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摩竭的解釋

(1).亦作“ 摩伽羅 ”。梵語makara的譯音。大魚;鲸魚。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裡》:“ 河 西岸有如來作摩竭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濟人處,起塔為記,石上猶有魚鱗紋。”《翻譯名義集·畜生》:“摩竭,或摩伽羅,此雲鲸魚。雄曰鲸,雌曰鯢。大者長十餘裡。”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鲸》:“《華夷志》:‘海中大魚口可容舟,其名曰摩竭。’按,摩竭,梵語,即鲸魚也。”

(2).古代 印度 摩伽陀國 (Magadha)的省稱。在今 比哈爾邦 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摩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梵語譯音(指大魚或鲸魚)

  1. 詞源與釋義
    “摩竭”是梵語“makara”的音譯,也寫作“摩伽羅”,原指神話中的巨型海洋生物,常被譯為鲸魚或大魚。古代文獻如《洛陽伽藍記》記載,如來曾化身為摩竭大魚濟世,其體型龐大到“口可容舟”。

  2. 文化象征
    在佛教經典中,摩竭被視為具有神性的生物,常與救世、犧牲等主題關聯。例如北魏文獻提到摩竭魚以肉濟人,并留下魚鱗紋的傳說。


二、古印度國名

“摩竭”是古代印度摩伽陀國(Magadha)的簡稱,位于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是佛教早期傳播的核心區域。南朝文獻《頭陀寺碑文》提到“掩室摩竭”,即指佛陀在此地傳法的典故。


三、其他釋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摩竭”作為成語,表示“竭盡全力”,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主要用于佛教文化和曆史領域,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大魚/鲸魚”或“古國名”兩種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洛陽伽藍記》《翻譯名義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摩竭

《摩竭》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豐富多樣。拆分部首為手和竹,筆畫共計11畫。

摩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文字記載,用于描述一種特殊的制文工具,即用來磨刻甲骨的竹器。此後,摩竭逐漸演變為泛指磨刻甲骨、牛骨或竹片的工具,也可指磨刻文字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摩竭的寫法為「摩蹴」。

古時候,漢字寫法多種多樣,摩竭的古代字形有「磨則」等變體。

以下是一些關于摩竭的例句:

1. 他專注地摩竭着牛骨,為了解讀裡面的古代文字。

2. 這位考古學家研究了很多古代摩竭工具的形制和用途。

3. 他的摩竭技藝高超,能夠準确地刻畫複雜的圖案和文字。

組詞:

1. 摩刻:指用磨刻工具刻寫文字或圖案。

2. 磨骨:指用于磨刻甲骨或牛骨的工具。

3. 竭力:指全力以赴、盡最大努力。

近義詞:

1. 磨刻:指用刀、刻刀等工具在硬物上雕刻文字或圖案。

反義詞:

1. 封存:指将重要的文物或資料保存起來,不再使用或公開。

2. 耕耘:指農民在土地上進行耕作、種植農作物的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