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山 , 尼丘 。 ********* 《國民之薪膽》:“從茲 尼峰 、 鄒 、 嶧 之鄉,泱泱表海之國,又為木屐兒安樂之天府,而山左之同胞苦矣。”
“尼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與地理名稱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尼峰指代“尼山”或“尼丘”,是山東曲阜附近的山名,因孔子誕生于此而具有文化象征意義。字面可拆解為:
李大钊在《國民之薪膽》中寫道:“從茲尼峰、鄒、嶧之鄉……山左之同胞苦矣。”此處以“尼峰”代指山東地區,表達對日本侵略的憤慨。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尼峰”為成語,但多數權威來源僅将其作為專有名詞或普通詞語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尼峰》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種含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尼峰》的部首是山(山部),總共有11個筆畫。
《尼峰》可以追溯到古代,與漢字的演變有關。其源自于先秦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經過不斷的演變和發展,形成了現代漢字中的《尼峰》。
《尼峰》的繁體字寫作「尼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尼峰》字有着一些變體寫法,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1. 這座山峰高聳入雲,真是一座尼峰之巅。
2. 那個村莊座落在巍峨的尼峰下,景色優美。
1. 高峰
2. 山峰
3. 峰頂
4. 峰谷
1. 峰巒
2. 高山
3. 山巅
1. 平原
2. 平地
3. 低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