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小慎微。 唐 柳宗元 《上權德輿補阙溫卷決進退啟》:“竦魂慄股,兢恪危懼。”
兢恪是由“兢”與“恪”組成的複合詞,屬文言用法,強調恭敬謹慎的态度。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兢(jīng)
《漢語大詞典》釋為“小心謹慎;戒懼”㊟,本義源于戰兢之态。如《說文解字·丮部》:“兢,戒也。”
例證: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恪(k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恭敬;謹慎”㊟,古作“愙”,《說文解字·心部》:“愙,敬也。”
例證:
《尚書·盤庚上》:“恪謹天命。”
兢恪形容人持身端嚴、言行恭謹,含敬畏與自律之意。
典型用例:
清·曾國藩《複陳右銘太守書》:“惟當兢恪自持,冀免愆尤。”
(譯:唯有恭敬謹慎以自律,望免過失。)
收錄“兢”“恪”分項釋義,可綜合推演複合詞義。
規範現代漢語用字,明确“恪”的讀音與釋義。
考釋古漢語詞源,解析複合詞的文化背景。
追溯單字本義,佐證“兢”“恪”的原始語義。
“兢恪”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文體。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
以敬畏之心行謹慎之事,内外兼修以守禮法。
例:描述傳統士大夫“侍君以兢恪,治學以精勤”,凸顯其道德自律與職責意識。
“兢恪”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兢恪(拼音:jīng kè)表示謹小慎微,形容人做事極度謹慎、小心翼翼的态度。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學相關文獻。
敗鼓之皮表欵璧殿部豪不足為怪材女樂草騾纏説成軌城谯池籞待命丹鵲大氣壓登徒子點存發落封建士大夫糞坑改捐攻心為上怪傑鬼各哥毂辘國妖孤征寒酸落魄紅場弘贍繭栗角醮拔憍淫嫁裝荊冠金郊浪駡陵蹈令箭荷花驎虞六琯泷舡貓鼠同處面牲冥心秘異娜婀牛津片善樵漁啓召诠授神帛聲望碩學通儒提示甕門閑隔獻曝小春犀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