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蜂蠟刻的官印。古時貴官死後追贈爵位、職位時所用。《晉書·山濤傳》:“﹝ 濤 ﹞薨……策贈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蟬,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劉禹錫 《為人謝追贈表》:“紫書忽降於九霄,蜜印加榮於後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箋三》:“ 權德輿 《哭劉尚書》詩:‘命賜龍泉重,追榮蜜印陳。’蜜印者,謂贈官刻蠟為印,懸綬以賜也。”
蜜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含義的詞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蜜印指古代官員殉葬時,用蜂蠟制成的印章。這種印章仿照生前所用官印,作為身份象征隨葬,見于《漢語大詞典》。蜂蠟材質特殊,易于塑形且耐保存,故被選為隨葬品原料。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山濤傳》記載:“(濤)薨,賜秘器、朝服一具……蜜印紫绶。”此處“蜜印”即指帝王賜予逝者的蠟質印章,體現古代喪葬禮儀中對官員身後哀榮的重視。
文化背景
蜜印制度與古代“追贈”傳統相關,通過模拟生前官印,表達對逝者功績的追念。此類習俗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後隨喪葬形式演變逐漸消失,成為曆史詞彙。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李賀在《感諷》詩中化用“蜜印”典故:“漆炬迎新人,幽圹螢擾擾”,暗指喪葬場景,側面印證該詞的文化滲透力。
“蜜印”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官印形式,主要用于追贈已故貴族的爵位或官職。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材質
蜜印是用蜂蠟刻制的官印,又稱“蜜章”。其材質特殊,不同于常規金屬或玉石官印,專用于逝後追封儀式,象征榮譽的延續。
曆史用途
據《晉書·山濤傳》記載,山濤去世後被追贈司徒之職,朝廷賜予“蜜印紫绶”。唐代劉禹錫在《為人謝追贈表》中也提到“蜜印加榮于後夜”,說明此制度在唐代仍被沿用。
儀式意義
蜜印通常與绶帶(如紫绶、青朱绶)一同賜予,代表對逝者生前功績的認可。例如,權德輿的詩句“追榮蜜印陳”即描述葬禮中陳列蜜印的場景。
文獻記載差異
部分資料将“蜜印”與佛教術語“密印”混淆,但後者指手印或心印,與追贈制度無關,需注意區分。
總結來看,蜜印是古代喪葬禮儀中的重要象征,兼具追思與政治表彰功能,多見于漢晉至唐代的貴族階層。
案坐熬煎便當不可計數誠慊揣骨聽聲脆薄膽道系統鼎镬墆霓奪目鋒鍉高壓電耕甿鬼島寒菊鑒影度形簡在解散帻藉藉靜象錦幕救應擠臧喹啉揆文奮武庫局老調子龍盤虎拏冒名接腳模式木鑽耐心煩兒甯吉怒吽吽漂漚飄散霹靂車強虜契臂绮衣忍饑受餓神弦曲失少首付衰微四六提僈绨椠蛻骸偉懋屋庑五義夏令時銜棰鄉闱縣學生諧趣脅制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