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冒名頂替。《舊唐書·韋陟傳》:“後為吏部侍郎,常病選人冒名接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正調者被擠,僞集者冒進。”
“冒名接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指假冒他人名字或身份,接替其位置或權益,通常帶有欺騙性質。例如冒充他人參與選拔、頂替職位,或冒領他人利益等行為。
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舊唐書》等古籍及現代詞典解釋。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冒名接腳是一個成語,形容以欺騙、冒名頂替的手段獲取利益或地位。拆分部首和筆畫的分析如下:
拆分部首:冖 + 名 + 扌 + 腳
冖:覆蓋、蓋頭的意思;名:名字、聲譽的意思;扌:手的意思;腳:足、腳的意思。
筆畫:冖(2畫)+ 名(6畫)+ 扌(3畫)+ 腳(7畫)= 1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最早出現在明代劉基的《禹貢》:“夫憑高遍視,以玉任職,謂之冒名接腳。” 傳統繁體寫法為“冒名接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通常使用繁體字。繁體字“冒名接腳”的寫法是:冒(寫冐) + 名 + 接(寫攝) + 腳。
以下是幾個使用“冒名接腳”的例句:
1. 他通過冒名接腳得到了那個職位。
2. 這位藝術家因為冒名接腳被拆穿,失去了聲譽。
與“冒名接腳”相關的組詞有:冒名頂替、假冒僞劣、冒充等。
近義詞:冒牌、騙取、欺詐。
反義詞:正當、光明磊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