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蜜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含义的词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蜜印指古代官员殉葬时,用蜂蜡制成的印章。这种印章仿照生前所用官印,作为身份象征随葬,见于《汉语大词典》。蜂蜡材质特殊,易于塑形且耐保存,故被选为随葬品原料。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山涛传》记载:“(涛)薨,赐秘器、朝服一具……蜜印紫绶。”此处“蜜印”即指帝王赐予逝者的蜡质印章,体现古代丧葬礼仪中对官员身后哀荣的重视。
文化背景
蜜印制度与古代“追赠”传统相关,通过模拟生前官印,表达对逝者功绩的追念。此类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后随丧葬形式演变逐渐消失,成为历史词汇。
文献例证
唐代诗人李贺在《感讽》诗中化用“蜜印”典故:“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暗指丧葬场景,侧面印证该词的文化渗透力。
“蜜印”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官印形式,主要用于追赠已故贵族的爵位或官职。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材质
蜜印是用蜂蜡刻制的官印,又称“蜜章”。其材质特殊,不同于常规金属或玉石官印,专用于逝后追封仪式,象征荣誉的延续。
历史用途
据《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去世后被追赠司徒之职,朝廷赐予“蜜印紫绶”。唐代刘禹锡在《为人谢追赠表》中也提到“蜜印加荣于后夜”,说明此制度在唐代仍被沿用。
仪式意义
蜜印通常与绶带(如紫绶、青朱绶)一同赐予,代表对逝者生前功绩的认可。例如,权德舆的诗句“追荣蜜印陈”即描述葬礼中陈列蜜印的场景。
文献记载差异
部分资料将“蜜印”与佛教术语“密印”混淆,但后者指手印或心印,与追赠制度无关,需注意区分。
总结来看,蜜印是古代丧葬礼仪中的重要象征,兼具追思与政治表彰功能,多见于汉晋至唐代的贵族阶层。
冰栗碧湛湛帛子阐敷朝日澄涤惮警蛋品箪笥垫高堤封东碰西撞对接敦肃矾楼分镳高姿态高纵关风贵造赫着华岁衿服开置蝌蚪书匡相蓝灰色丽句清辞陵木鳞游柳腰花态六月起义緑盖没男没女面佷妙道疲竭佥士遣昼趬悍齐鸡开府清陵拳师杀身成义生活制度生皮时醪诗贴子兽盾收文四絶恬安天酒廷平外国人挽代无往无与伦比险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