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镬的意思、鼎镬的詳細解釋
鼎镬的解釋
(1).鼎和镬。古代兩種烹饪器。《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鄭玄 注:“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齊多少之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茶經》以魚目湧泉連珠為煮水之節。然近世瀹茶,鮮以鼎鑊,用瓶煮水,難以候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節。”
(2).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漢書·郦食其傳贊》:“ 酈生 自匿監門,待主然後出,猶不免鼎鑊。” 宋 文天祥 《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铎>出世辭》:“顧專制久長,鼎鑊為政,以聚歛窮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譏平,瘠弱槁枯,為日滋永。”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镬的解釋 镬 (鑊) ò 鍋:镬蓋。 古代的大鍋:鼎镬(常作為烹人的刑具)。镬亨(“亨”,同“烹”)。湯镬(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鍋中煮死)。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鼎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
作為烹饪器具
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用于烹煮食物或祭祀。
镬:無足的大鍋,主要用于煮肉或魚類。
兩者常并稱,代表古代重要的炊具,如《周禮》記載“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
作為酷刑刑具
自商周時期起,鼎镬被用作酷刑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烹煮緻死。例如《警世通言》提到“雖赴鼎镬刀鋸,亦無恨矣”。
二、引申含義
- 刑罰代稱:常與其他刑具(如刀鋸、斧钺)并稱,泛指殘酷刑罰。例如成語“鼎镬刀鋸”。
- 文學意象:古詩詞中用以表達視死如歸的氣節,如“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三、形态差異
- 鼎有三足兩耳,镬則為無足圓底,兩者在形制上互補,共同完成“煮肉後盛于鼎”的流程。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鼎镬”主要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刑罰或飲食文化,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镬》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炊具。下面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鼎镬的拆分部首是金并木,總共有20個筆畫。
來源:鼎镬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烹饪器具,用于炖煮食物。鼎表示三足的大銅鍋,镬表示大鐵鍋。
繁體:鼎镬的繁體字是「鼎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鼎镬的方式稍有不同。鼎的上方有三點,下方是一個圍字,象征鍋裡翻滾的食材;镬的上方有一個點,下方是「火」字。總體形象類似現代寫法。
例句:做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使用鼎镬來烹饪。
組詞:鼎镬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短語或合成詞,如「鼎镬煮飯」、「镬頭」等。
近義詞:大鍋、炊具、炖盅等詞彙可以用來代替鼎镬。
反義詞:平底鍋、小鍋等詞彙與鼎镬相對,表示不同類型的廚房用具。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