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漚的意思、漂漚的詳細解釋
漂漚的解釋
漂浮的水泡。 清 姚鼐 《次韻答秦小岘》:“使君文章配旄節,漫士蹤迹同漂漚。”
詞語分解
- 漂的解釋 漂 ā 浮在液體上不動或順着風向、流向而移動:漂浮。漂流。漂沒(?)。漂移。漂泊(喻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亦作“飄泊”)。漂零。漂淪。漂遊。漂萍。 漂 ǎ ㄆㄧㄠˇ 用水加藥品使物品退去顔色或
- 漚的解釋 漚 (漚) ò 長時間地浸泡:漚肥。漚麻。漚田。 漚 (漚) ō 水泡:浮漚。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漂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古籍用例中探尋:
-
字義拆解:
- 漂 (piāo): 本義指浮在液體表面不下沉,引申為漂泊、流浪、浮動、搖動等義。《說文解字》:“漂,浮也。”
- 漚 (òu): 本義指長時間浸泡(如漚麻),也指水中的氣泡、浮沫。《說文解字》:“漚,久漬也。”段玉裁注:“謂浸漬之使柔韌也。又引申為浮漚字。” 因此,“漚”常指水面浮起的氣泡,因其易生易滅,常用來比喻短暫、虛幻或無常的事物。
-
合成詞義:
- 水面漂浮的氣泡: “漂漚”最直接的含義是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或氣泡。這結合了“漂”的浮動之意和“漚”的泡沫之意。
- 比喻虛幻、短暫、易逝的事物: 由于泡沫易生易滅、轉瞬即逝的特性,“漂漚”在古文中常被用作比喻,形容人生無常、世事變遷、功名利祿等如同水泡般虛幻不實、難以長久。這個比喻義是其更常見和重要的用法。
-
古籍用例與引申:
- 雖然“漂漚”作為一個固定詞組的直接用例在常見典籍中相對少見,但其構成字“漚”單獨表“水泡/泡沫”義并用于比喻的用法很常見。例如,《淮南子·精神訓》:“以利害為塵垢,以死生為晝夜。是故目觀玉辂琬象之狀,耳聽《白雪》《清角》之聲,不能以亂其神;登千仞之谿,臨蝯眩之岸,不足以滑其和。譬若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脩得生也。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與我,豈有間哉?夫有天下者,豈必攝權持勢,操殺生之柄而以行其號令邪?吾所謂有天下者,非此之謂也,自得而已。自得則天下亦得我矣。吾與天下相得,則常相有己,又焉有不得容其間者乎?所謂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則與道為一矣。故雖遊于江浔海裔,馳要褭,建翠蓋,目觀掉羽、武象之樂,耳聽滔朗奇麗激抮之聲,揚鄭、衛之浩樂,結激楚之遺風,射沼濱之高鳥,逐苑囿之走獸,此齊民之所以淫泆流湎也。聖人處之,不足以營其精神,亂其氣志,使心怵然失其情性。處窮僻之鄉,側谿谷之間,隱于榛薄之中,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戶甕牖,揉桑以為樞,上漏下濕,潤浸北房,雪霜滖灖,浸潭苽蔣,逍遙于廣澤之中,而仿洋于山峽之旁,此齊民之所為形植黎黑而不得志也。聖人處之,不為愁悴怨怼,而不失其所以自樂也。是何也?則内有以通于天機,而不以貴賤、貧富、勞逸失其志德者也。故夫得道已定,而不待萬物之推移也,非以一時之變化而定吾所以自得也。吾所謂得者,性命之情處其所安也。夫性命者,與形俱出其宗。形備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規矩不能方圓,鈎繩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不可為修,居卑不可為短。是故得道者,窮而不懾,達而不榮,處高而不機,持盈而不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是故不待勢而尊,不待財而富,不待力而強,平虛下流,與化翺翔。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淵,不利貨財,不貪勢名。是故不以康為樂,不以慊為悲,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形神氣志,各居其宜,以隨天地之所為。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是故聖人使人各處其位,守其職,而不得相幹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處之則廢,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則洩,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夫舉天下萬物,蚑蛲貞蟲,蝡動蚑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以其性之在焉而不離也。忽去之,則骨肉無倫矣。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視,營然能聽,形體能抗,而百節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視丑美,而知能别同異、明是非者,何也?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蹪趎埳,頭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見也,呼之而不能聞也。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應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則忘于大,在于中則忘于外,在于上則忘于下,在于左則忘于右。無所不充,則無所不在。是故貴虛者,以毫末為宅也。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難而越溝渎之險者,豈無形神氣志哉?然而用之異也。失其所守之位而離其外内之舍,是故舉錯不能當,動靜不能中,終身運枯形于連嵝列埒之門,而蹪蹈于污壑阱陷之中。雖生俱與人鈞,然而不免為人戮笑者,何也?形神相失也。故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貪饕多欲之人,漠睧于勢利,誘慕于名位,冀以過人之智植于高世,則精神日以耗而彌遠,久淫而不還,形閉中距,則神無由入矣。是以天下時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燭之類也,火逾然而消逾亟。夫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聖人将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俯仰。恬然則縱之,迫則用之。其縱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發機。如是,則萬物之化無不遇,而百事之變無不應。**” 其中“漚”常被用來比喻易逝之物(雖此段未直接出現“漚”字,但“浮漚”的意象是道家常用比喻)。王念孫《廣雅疏證》等訓诂著作對“漚”的釋義亦有涉及。
- 佛教典籍中也常用“浮漚”來比喻生命的虛幻和無常,這與“漂漚”的比喻義相通。
-
總結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漂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piāo ōu,注音符號為ㄆㄧㄠ ㄡ。
-
基本釋義
指“漂浮的水泡”,常用于比喻短暫、易逝的事物。該詞出自清代姚鼐《次韻答秦小岘》中的詩句:“使君文章配旄節,漫士蹤迹同漂漚”。
-
用法與延伸
- 詞性:名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
- 近義詞:可聯想“浮漚”“泡影”等表示短暫存在的詞彙。
- 結構特點:由“漂”(漂浮)和“漚”(水泡)兩個語素構成,屬并列式合成詞。
-
相關成語與詞彙
如“漚珠槿豔”“漚浮泡影”等,均含事物短暫、虛幻的意象。
總結來看,“漂漚”通過具象的水泡形态,隱喻人生或事物的轉瞬即逝,常見于古典詩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保姆被胎跛擊不謝參訣草團标禅士尺晷齒印觸忤祠山神大僇大勢電拔點青對酒繁興風情月意公先聒撓國子祭酒古色古香黑暗華鐘江蘇驕伉角柶假象妓媵抗刭可身寬垲誇視苦相來喻愣愣,愣愣兒療效螺首麥罷毛施淑姿脢胎蒙魌撚枝蹑足附耳蜺旄弄播疲勞剖分潛邸切手青箭淑景私欲碎蟲零杵縮編貪榮恬默庭唐枉筆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