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曆的意思、民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曆的解釋

民用曆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曆法·頒曆》:“ 嘉靖 二十一年頒曆之辰……若外夷,惟 朝鮮 國,歲頒王曆一冊,民曆百冊,蓋以恭順特優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曆,又稱"通書"或"黃曆",是漢族傳統社會用于指導農業生産和日常生活的曆法工具書。其核心功能在于将天文曆法與民俗文化相結合,記錄節氣變更、農事周期及民間禁忌等内容。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辭源》将其定義為"民間通用之曆本,載有節氣、物候及宜忌事項"。根據《中國民俗辭典》記載,民曆的構成包含三個核心要素:①二十四節氣與物候觀測系統,如"立春三候"對應"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②農事指導體系,依據"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等諺語安排耕作;③擇吉文化系統,通過"建除十二神"推算每日宜忌。

在曆史演變層面,《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指出,民曆雛形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的《夏小正》,至宋代形成"具注曆"的完整形态。明清時期官方每年頒布《時憲書》,其民用版本即為民曆的主要傳播形式,内容涵蓋節氣推算、潮汐時刻、占候歌訣等實用信息。

現代民俗學研究顯示,民曆在當代社會仍具文化傳承價值。中國農業博物館藏有清代《欽定協紀辨方書》,其中詳載"二十八宿值日"與"彭祖百忌"等傳統知識體系,這些内容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民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曆法體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民曆指民用曆書,是古代官方頒布給民衆使用的曆法,主要用于指導農業生産和日常生活。與專供皇室使用的“王曆”相對應,明代文獻記載朝鮮曾獲“王曆一冊,民曆百冊”(《野獲編·曆法·頒曆》),體現其普及性。

二、曆法特點

  1. 天文基礎:基于月亮運行周期(陰曆)制定,每月天數不固定,與陽曆(太陽曆)不同。
  2. 結構:一年分為12個月,通過閏月調整與太陽年的偏差,以適應農業節氣需求。
  3. 功能:核心作用是指導農事,如播種、收割,同時标注傳統節日和節氣(如春分、冬至)。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四、與現代曆法的區别
現代公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周期為準,而民曆屬于陰陽合曆(如農曆),兼顧月相和太陽位置,至今仍在傳統節慶中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跋扈飛揚匾短辨訴遍周裁辱參觸超補舛駁傳嗣麤重斷袖之癖飛遁粉蝶分甘絕少封門浮椒恭己國訃過隙亨鱻胡瓜貨底醮墳攪陣誡命敬賀經濟杠杆金石之言金汁計日而待蘮蒘跼跳論年論疏鹿蜀綠草如茵買屬耐實偏諱骈拇譴誡窮光棍人涉卬否日光浴入服上工擅命山瘴滲雜慎終承始碎雲條格頹頓托姻僞軍聞早侮亡小大爺蕭疏